又到年底,企业忙招工应对“招工难”

11.12.2014  17:16

 

 

 

 

 招聘人员(右)主动出击,寻找适合企业岗位的人员。 顾鹏摄

 

 

尽管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但我市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却已开始收拾行李了。各企业为防范“年底用工荒”,纷纷加大招工力度。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很多企业除了参加招聘会、在媒体刊登招聘信息外,还四处托亲友介绍工人。

 

江阴企业来靖“抢人

 

你是来找工作的吗?会用电脑不?”在昨天市人社局举办的招聘会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一些招聘专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主动出击,在求职人群中寻找适合企业岗位的人员。虽然招聘会有多达50家招聘单位,但前来找工作的人却不是很多。

 

王莹是城南园区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人事专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四年多。她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有很多来自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区的员工。每到年底,绝大多数外地员工都会陆续回老家过年,所以每年年底,公司都会参加各类招聘会,补充人手。“目前人手还不算吃紧,但为了顺利完成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订单,公司决定先招些人,以备不时之需。”王莹说。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意外发现了一家来自江阴的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该企业贴出的薪资标准较高,不少求职者上前咨询。该企业招聘负责人臧先生告诉记者,该企业从上个月开始参加我市的招聘市场,选择在我市招聘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底“招工难”在江阴企业很普遍,另一方面是靖江到江阴交通十分便捷,不少靖江人愿意前往江阴工作。目前该企业的员工有很多来自靖江,各个镇都有。当记者问及这段时间招聘的成果如何时,臧先生笑呵呵地说:“不错,最近有不少在外地打工的人回靖,上场招聘会一连招了好几个。

 

技术工人成为“香饽饽

 

在众多招聘信息中,记者发现,企业对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开价都较高,提供月薪一般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比如缝纫机机修工,每月的起薪为3000元至4000元。在某特种材料制造公司招聘信息中,记者发现,电焊工月薪4500元至7000元。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一企业负责招聘的秦先生说,提前拉出招聘大旗,有挑选的余地。如果待春节后招聘,就很难寻觅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去年我们起步较晚,最后只能四处托亲友介绍。”秦先生说。

 

家住斜桥镇的蔡镓骏今年29岁,之前在上海从事电焊工作。前两天,他刚辞去了工作准备回靖发展。在昨天的招聘会上,他在表示自己会电焊后,几个招收电焊工的企业招聘人员争先向他介绍自己的企业概况,最终他挑选了一家待遇较高的企业,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操作工也抬高了月薪,并承诺及时办理社保。记者看到,某电子公司招收的女性操作工,月薪提高至3000元,比去年抬高近20%。而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的企业将操作工月薪开到3500元。但服务类的工作岗位,月薪还不是很高,一般在2000元左右。

 

企业用工一直短缺

 

为何年底出现“招工难”现象?江苏金鼎冶化机械制造公司招聘负责人李梅桂介绍,金属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大多非常辛苦,本地劳动力大多不愿意干,只能招收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年底,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因此才会出现年底招工难现象。另外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以前是每年年底出现“用工荒”,但是今年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几乎天天面对“招工难”。

 

某机械制造公司的夏主任说,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技术,一些真正有技术的人会在年底选择跳槽到收入更高的单位。因此,许多生产型企业招聘时间只得不断提前。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一些技术人才在年底准备辞职,他们把握好机会,就能吸引这些人才加盟。

 

一家想扩大规模的服装企业一下子招聘60名操作工。负责招聘的李小姐告诉记者,企业引进现代化生产流水线,需要年轻、手脚麻利的员工进入企业工作。

 

好的发展空间更易留住人

 

春节前后的“招工难”和“用工荒”问题,在我市以及其他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出现。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就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短工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求职者,他们中一些人在普工和服务一线的岗位上务工周期短、频繁换工,这也加剧了企业的“用工难”。此外,年底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工作量增大但人手不够,企业“用工荒”将比以往更加严重,企业只好以提高待遇来吸引年轻人。

 

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企业对工人的需求和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之间互为矛盾,大多数企业需要技术熟练且能吃苦耐劳的操作工,而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很多劳动者不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苦、脏、累活,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因此,用人单位要想吸引和留住普工,让年轻的员工在企业有干头、盼头和奔头,不仅需要在薪资待遇上下功夫,还要在员工发展空间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破解“招工难”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也在行动。市人社局近年来积极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每周两次的招聘会成为不少企业招工的重要途径。市人社局还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在镇、园区定期举办招聘会,将岗位送到基层,缓解用工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