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教广场舞”? 南京女教师: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09.09.2015  12:10
  熊晓玲     熊晓玲说,跳广场舞坚持下来后受益匪浅,精神状态很好,而且减肥。

  新华报业网讯 44岁的熊晓玲正在南京的家里准备行李,9月9日下午,她将启程前往英国开始为期一年的教学。就在9月8日上午,一则“南京女教师将到英国教广场舞”的新闻在网络铺展,网络上诸如女教师把“垃圾文化”带到国外的评论不绝于耳,而熊晓玲正是文中的女教师。

  她是南京一中高中部的一名英语教师,教学21载。

  江苏省教育厅在英国埃塞克斯郡设立有江苏汉语中心,面对埃郡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每年,南京一中都会派一位教师前往埃郡教学,这位教师将在英国工作至少一年,有的达到一年半。到目前为止,南京一中已先后派了6名教师去英国教学。

  这次将是熊晓玲第二次前往英国教学,2011年,是她第一次去。熊晓玲在英国的教学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两者相结合,“教授中文一些基本的表达,内容比较简单。

  除了语言,文化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熊晓玲介绍说,对英国学生来说,主要是要体验中国文化,所以她要教授他们诸如书法、国画、剪纸、折纸、舞蹈音乐等中国的民族文化。3年前,她在英国授课时,就被要求教授学生舞蹈,没有跳过舞的熊晓玲想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扇子,就去网上买来扇子,结合网络视频自学起来,然后教给英国学生。除此之外,她还教过学生太极。

  此次去英国教广场舞,熊晓玲解释,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英国那边一位负责课程设计的教师问她会不会民族舞,她就想起自己正在跳的广场舞里面也含有民族舞成分,就问可不可以,对方同意了。熊晓玲从开学前就开始“恶补”广场舞。“之前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现在开始恶补了。

  9月8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联系到熊晓玲,就中英教育的差别进行了对话。熊晓玲介绍,英国课堂更要求趣味性和学生体验参与,课程内容反倒是其次。这与中国是相反的。

  谈及此前在英国的教学经历,熊晓玲结合今年8月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评论说“没那么夸张”。

  纪录片展现的是,英国一所中学开设了一个“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九年级学生,由中国教师上课,一个月后和同年级学生一起参加测试。片中,学生一开始上课吃东西、讲话、化妆,纪律散漫,经过中国教师严格的管理,最终在考试时胜出其他同学。纪录片中还表现了英国学生在接受中国式教育时,抗压能力不够、畏难的情绪……比如,一位英国女孩成绩优秀,但却因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不佳而流泪。

  熊晓玲认为英国学生的确存在畏难情绪,但在纪律方面,其实并不像纪录片中表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