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欧洲”还是“去欧洲”?

09.01.2015  22:43

  原标题:“去欧洲”还是“去欧洲”?

  尽管希腊是欧洲国家,但每当有人到意大利、法国或英国旅行,希腊人都习惯地使用“去欧洲”的说法。近来,随着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党在议会选举中势头上涨,现在,希腊人是“去欧洲”(到欧洲去)还是“去欧洲”(脱离欧洲)已成为整个欧洲讨论的大问题。

  在2014年12月底举行的希腊议会选举中,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季马斯未能获得议会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依据希腊的法律,本届议会将被解散,并在2015年1月底进行总统大选。希腊政局动荡以及最大反对党激进左翼联盟党可能上台执政的前景,引发外界关于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的猜测。目前,激进左翼联盟党在希腊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略微领先,但还不能赢得绝大多数选票并独立执政。

  激进左翼联盟党候选人阿列克西·齐普拉斯已经放言,将放弃由欧盟、欧洲债权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强加给希腊的紧缩政策,主张取消希腊债务,重新谈判救助协议条款,甚至不排除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若真如此,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年的救助努力将前功尽弃,2400亿欧元的援助项目亦将无果而终,希腊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大动荡。

  应验了那句俗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首先为此乱了阵脚的是欧洲债权人。实际上,欧盟对希腊危机如此上心,主要的担忧有两点:一是“希腊病毒”的传染效应;另外一点是“希腊样板”对欧洲联合理想的负面影响。欧盟负责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委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在2014年12月底希腊第三轮选举结束后即发表声明,呼吁希腊选民和政治家齐心协力继续深化改革,不要让近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作为欧盟“火车头”的德国希望,不论大选结果如何,希腊新政府都需要深入改革。据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财长朔伊布勒认为,如果激进左翼联盟党胜选并组成新政府,希腊退出欧元区“几乎不可避免”,以此“暗示”希腊选民不要给激进左翼联盟党投票;而法国总统奥朗德近日发表声明强调,希腊人有自由选举的权利,但必须履行欧盟的共同义务。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欧洲央行原准备在今年1月与希腊就2400亿欧元援助项目的下一步款项发放事宜进行商谈,但现在都暂停。

  鉴于希腊大选造成的政治僵局,以及因法、德等国领导人的强硬立场可能导致的更混乱局面,欧盟发言人就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统一口径”。欧委会发言人布赖特哈特本周表示,根据《里斯本条约》的相关规定,欧元区成员国资格不可取消,另一位发言人斯基纳斯则表示,欧委会不对没有发生的事进行猜测或设想。不管各方的观点如何,目的是一致的:将希腊挽留在欧元区内。

  虽然齐普拉斯已不再威胁退出欧元区,但放弃紧缩政策的立场却异常坚定,甚至是其选战的“口号”。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激进左翼联盟党之所以得势主要是希腊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深感失望,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单一且竞争力弱,在欧元区内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导致资金外流,以举债度日。距希腊选举还有几周时间,欧盟和欧洲债权人与希腊各党派之间的磋商和博弈将白热化,但选举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希腊选民对未来的期许。如果不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到底“去欧洲”还是“去欧洲”,恐怕不是一次选举就能得出答案的。

  (本报布鲁塞尔1月8日电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刘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 “去欧洲”还是“去欧洲”?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