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项目 构建稳增长厚实基础 注重创新 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陈震宁主任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27.07.2016  17:32

  7月25日,省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安排下半年主要任务。石泰峰省长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我委主任、党组书记陈震宁在会上以《聚焦项目构建稳增长厚实基础 注重创新 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为题作交流发言。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指出,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在稳增长大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关键作用,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决定的。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措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有效需求促进项目投资,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增幅逐月回升至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医药、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20%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6%。上半年实际到位资金是同期投资完成额的1.5倍,施工项目数增长17.3%。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00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00亿元,200个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1500多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资金投放率达到92%,均超出预期目标。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全省民间投资逆势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5%,呈现出增速快、活力强、质量高的显著特点,成为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引擎。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强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保持全社会投资合理有效持续增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是中央明确的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前不久,国家层面组织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接连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工作会议,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央对当前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超常关注,同时也表明当前投资稳定增长的确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已成为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就我省情况而言,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的环境背景下,投资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够稳固,下半年二三产业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均不足一半;投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率相对偏高、投资效益相对较低、民间投资动力相对不足等突出矛盾需长期努力,切实化解。国务院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在肯定我省落实政策措施、推进简政放权、营造市场环境、支持创业创新等方面工作绩效的同时,也指出了民间投资融资渠道总体偏窄、投资能力有所下降等4个方面15类具体问题。综合分析成绩和不足、机遇和挑战,必须看到,我省总体上仍处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多个方面需要补齐短板,产业结构需要切实有效加快转型,目前,大多投资类产品价格又相对较低,国家和省级层面促进投资的组合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产业“腾笼换鸟”、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广阔空间,尽管下半年保持投资稳健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我们仍应有充分信心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延续上半年投资稳增的基本走势。

  陈震宁主任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加到位地发挥投资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民间投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更富成效地做好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入的各项工作,力促全社会投资继续保持在合理预期增长区间。实际工作中将重抓以下关键举措:一是注重精准落实政策。借助国务院专项督查的压力和动力,会同有关方面,全方位多方面查找我省在促进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方面的存在问题,对相关政策特别是落实情况作全面具体的梳理和评估,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该清理的清理,尤其要着力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各种人为障碍因素,切实增强各级各类发展主体的投资回报预期和政策实惠获得感。二是继续推进重大项目。以“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多类专项规划为引领,以国家11类重大工程涉及江苏项目、省级200个重大项目以及5大补短板专项工程为重点,注重分类指导,强化统筹调度,从紧修订任务图时间表,促进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促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运、早见效。同时深化细化项目储备工作,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事项,深度谋划、论证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动态修编“十三五”项目建设规划,以源源不断的重大项目源保障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三是有效拓展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社合作,继续组织项目推介对接活动,定向发布项目融资需求,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及社会投融资平台载体跟投跟贷;提示支持企业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升全省资产证券化水平,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对社会资金的聚合带动作用,加快已获批基金投放进程,并进一步做好后续项目申报工作;务实高效推进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动态更新完善项目储备库,允许鼓励支持民资参与公共服务、健康养老、生态环保、军民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坚持先行先试,支持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着力放大投贷联动的积极效应;加强载体建设、支持模式创新,引导地方通过扩大注资优化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结构,做强功能、稳健运营,进而在地方投融资工作链条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四是全面优化投资服务。跟踪对接国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条例》出台进程,进一步缩小项目核准范围、简化运作流程、实施并联审批。强化全国联网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借助项目统一代码运作体系推行“一条龙”服务,显著提高项目投资服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实事做起,全面塑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联系企业,竭诚服务基层,以发展为重、企业为重、项目为重的实际行动改善各类发展主体扩大投资的心理预期、市场预期和法律预期,从一个重要方面优化投资环境,提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