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印明白抗衡中国没用 自己也将受巨大损失
据《新印度快报》网站12月7日报道,中印军队7日决定遵照两国间协议,维持“实际控制线”周边的和平与安宁。中印军方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克什米尔的简称)的拉达克地区举行的边防会谈中达成协议。
印媒所说的“拉达克地区”,是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主要包括列城及其周围地区,海拔在3000~6000米之间。然而,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语言、文化、宗教与西藏相同。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
拉达克地区地理图示,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印这次会晤与2014年9月初中印两军持续三周的对峙有关。起因为印度军方在边界地区建起一个观察屋,从这里可以观察对面中国士兵的举动。据外媒报道,这一行动激怒了中方,双方对峙兵力最多时曾达到近3000人,其中中国方面近1000人,印度方面2000人。直到9月30日,双方军队回到9月1日对峙发生前所在的位
围绕拉达克地区的冲突,并非罕见。中印两军曾在去年陷入为期三周的僵持,印方声称解放军排级部队自2013年4月15日起“深入印度领土19公里”,并陆续搭设5座帐篷。印度陆军则搭起12座帐篷,两军相隔300米。在西方舆论场,此次中印军队对峙事件被形容为“1.5万英尺高空的对峙”。同样,中国军人5日打出英
面对中方对印军的“礼让”,印度总理莫迪曾表示,中印上千名士兵在边界地区对峙说明,即便是强势的中国,也并非无所不能。
这样发自骨子里的”自大“思维从2011年10月20日《印度斯坦时报》刊登一篇文章里就可见一斑。内容主要包括称印度陆军正在向中印边境地区增派T-72坦克,而在该文中刊登的一张照片展示了印度陆军的一个标语牌,上面竟毫不掩饰写到“LHASA… BEIJING…WE WILL BE THERE(我们迟早要进入拉萨和北京)”。
印度一直声称不忘记“62年之耻”,但似乎忘记了当年的失败也是源自“自大”,同样也忘记了,中国一向是先礼后兵,这句话对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适用,对现在的印度同样合适。在1962年,中国军队在落后的装备下击败了印度的侵略。而现在的中国军队也已经今非昔比。
奉劝印军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与中方携手,珍惜双方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图为在2014年1月3日,中印边防部队在西藏附近中印控制线附近还在一起融洽地庆祝新年。
图为双方女兵在一起合影留念。
借11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为机会,印度军官与家人以及士兵与中国军人在中国实际控制线内共同庆祝了这个活动。
【环球军事报道】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2日报道,刚结束的奥巴马访问印度之行被很多观点认为是美印关系转折点。双方在国防、核合作、气候变化和安全等方面达成了很多协议。因此有观点认为印度已经同意联合美国抗衡中国。实际不仅并非如此,反而是那些希望美印积极抗衡中国崛起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原因有三点。
第一个原因是印度自独立以来外交政策一直很独立,与印度结盟并不容易。正如《被帝国诽谤》(Wronged by Empire)一书中阐述的那样,印度拥有一种很强的受害意识,而且仍然体现在它当今的外交政策上。如果有大国对印度的独立和安全造成潜在危险,印度都将持怀疑态度。尽管莫迪充分认识到现在印美互相需要,并且印度接受美国的帮助,来抵制一个潜在的威胁对自己并没有坏处,但不管奥巴马此次访印之行有多成功,印度都极有可能不会完全相信美国助印抗衡中国的意图。
第二个原因比较直接。从长远来看印度需要中国的投资以发展本国经济。虽然印度不希望在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帮助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笔投资非常重要。虽然奥巴马称美2015年将在印投资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38亿元),但仍与习近平2014年访印时承诺的投资200亿美元的数额难以媲美。而且,印度想要抵抗经济殖民主义,没有理由拒绝其它国家的投资。此外,虽然印度还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印度能取中国之长避其之短,那么21世纪将极有可能是亚洲的世纪。
最后,印度决策者们充分认识到抗衡一个崛起的中国是毫无意义甚至起反作用的。事实上,中国已经崛起,任何抵制中国的行为都将是巨大的错误。这里不是说印度抵制中国将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而是任何想抵制中国的国家自己也将受到巨大损失,没有国家将选择这样一个于己不利的战略。虽然印度和越南之间存在一些安全和经济当面的合作,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印度真的想介入中国南海海域的纠纷。
总的来说,尽管中印之间存在分歧和不同,但是合作和共赢是趋势。正如其它大国双边关系一样,中印合作与冲突并存。两国都很理性的认识到这点并将在未来保持良好的关系。莫迪5月份访问中国也表明印度仍然非常需要中国。中国不认为印度是个威胁,而印度也当然不会认为中国是个威胁。(实习编译:管玲玉审稿:范辰言)
原标题:日媒:印明白抗衡中国没用自己也将受巨大损失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