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寨卡在美洲持续传播 多国加强灭蚊行动

18.02.2016  20:57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区持续肆虐,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7日确诊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继巴西发起全国性灭蚊行动之后,委内瑞拉等国也表示,将加强灭蚊措施,控制病毒传播。

  据委内瑞拉官方通讯社报道,迄今委全国已发现至少5221名疑似寨卡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319例,死亡3例。委内瑞拉政府已宣布启动“特别灭蚊计划”以应对疫情。

  中国目前发现的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均系自委内瑞拉归国的人员。

  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日前发表讲话,呼吁民众对寨卡病毒保持高度警惕,并积极配合政府完成灭蚊计划。

  目前,委内瑞拉全国多地卫生部门正向民众普及防蚊灭蚊知识,通过喷洒灭蚊药等措施消除可能的蚊虫滋生地。据介绍,从1月中旬至今,全国已有约1.8万个社区开展了灭蚊行动,覆盖约25.6万户家庭。

  另据报道,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7日确诊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名61岁的女性正在接受治疗,但目前暂时还无法确定这名患者如何被感染。卫生部门表示,将加强防控措施,提醒民众避免蚊虫叮咬。

  针对周边国家寨卡病毒传播情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已于1月29日发布卫生预警,并加强了相关防控措施,包括灭蚊等措施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

  作为受寨卡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巴西本月13日在全国发起“零寨卡”灭蚊行动。这期间,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政府17日宣布,禁止在当地的灭蚊行动中使用一种杀虫剂,理由是它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症有关。对此,巴西卫生部立即作出回应称,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这种杀虫剂名为吡丙醚,是巴西灭蚊行动中使用的杀虫剂之一。阿根廷和巴西的两个组织曾发表报告称,吡丙醚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症。

  而巴西卫生部则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测结果说,吡丙醚“并非剧毒”,也“不会导致突变、致癌和畸形”。

  世卫组织本月12日说,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关系有望于数周内得到确认,而寨卡疫苗开启大规模临床试验则至少还需18个月。

  本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综合新华社记者安阳、刘彤、杨江玲、高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