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500余座博物馆有热有冷,如何创新让博物馆活起来
新华报业网讯 4510家!记者27日在南通举行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110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注册拥有4510家博物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加。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我国博物馆事业近些年发展得愈发风生水起,但也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受众不足,难以为继等情况。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也成为齐聚南通的博物馆行业权威泰斗们研讨的热点。
蓬勃发展, 4500 余座博物馆年推展览 2 万场
在悠悠濠河边,坐落着一座隽秀典雅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座110年前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建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开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先河。
当天,南通博物苑110周年张謇时期陈列复原展拉开了帷幕。走进博物苑南馆“博物楼”,一股历史感扑面而来,从当年留下来的品目单上可以看到,展品共有四大部分1000多件(套),分为天产部、历史部、美术部、教育部等“展区”,工作人员介绍,1905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苑时,这座楼就是用于陈列展陈的,尽管当初的展品仅保存下来100多件(套),但在复原展上,能看到张謇时期馆藏的珊瑚,还有水晶、唐冠螺、库氏碎碟等珍贵老馆藏。
而环绕老城区的濠河10公里沿岸,目前分布着这样的现代博物馆23家,平均每4万当地市民就拥有1座博物馆。南通素来被为“文博之乡”,博物馆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记者在街边采访路人,随口就能说出“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国眼科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等“国字号”牌子。“博物馆”也成为了南通市民自豪的一张“名片”。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是中国博物馆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只有不到350个博物馆,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45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2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达到3717个,每年推出展览2.2万个,接待观众达到7.18亿人次。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介绍,在博物馆数量增多的同时,类型上也趋于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过去的博物馆主要是历史和文物的陈列,更像教科书,现在要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生活。”
不久前,故宫博物院为了迎接90周年大庆日前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引发了一股引人注目的观展热潮,甚至有观众最多排了13个小时的队,只为一睹《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珍品的风采。故宫博物院馆长单霁翔告诉记者,短短十年间,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数从700万增加到1500万,今年起不得不实行“限流”,每日最多放行8万人。
与故宫博物院这种国家级大馆的火热不同,不少博物馆却遭遇了门庭冷落的尴尬,尤其是不少私人博物馆,有些已经难以维系。研讨会上,一位博物馆馆长无奈地说,该馆最少一天,仅仅接待了几个人。造成如此悬殊的差距,显然并不能单单归咎于展馆体量的不同。
“我国博物馆普遍存在不重视公共服务的问题。不重视观众需求调查,不重视主动吸引观众,所提供的服务与观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会专家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博物馆的高额门票限制了公众的进入,近年来实行的免费开放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在免费开放背景下由于忽视博物馆本身的优化改造和造血机制的建设,加之历史欠账较多、专业性突出、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免费开放后仍旧面临一系列新的困境,“像一些民营博物馆造血功能弱,如果得不到政府支持又持续地‘烧钱’,大多‘短命’。”
在专家看来,博物馆首先应该摸清各自的定位。比如,“国有博物馆的定位应更多着力于公共服务,即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和文化休闲服务,应该更多为公共文化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而民办博物馆应更多地考虑同当地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联系起来,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
寻找出路,创新让博物馆“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把博物馆带回家!”开幕式上,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的一席话得到了专家们的点头肯定。
“创新发展让文物‘活起来’,首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成为共识。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先后打造了“大成礼乐”等六大国学品牌和两项展览创新工程。其中,“大成礼乐”展演走进大学校园,向大学生群体普及传统文化。此外,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还将开展数字化工程。
“除了内容上的创新,博物馆事业要发展,科技创新是更加重要驱动力。”在专家看来,博物馆创新应实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位一体”,并构建起以技术创新为牵引的创新体系。这样,博物馆创新发展也才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集中力量开展文物保护技术创新研究,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实验室,研发出系列文物保护新型实用技术,并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因此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6家具有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单位之一,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希望将馆内珍藏的文物,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起来,并且在互联网上传播,博物馆“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字博物馆”、二维码导航、虚拟展厅等已经进入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中。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春雨就笑言:“现在已经从‘看’博物馆变成‘听’博物馆了。”
而在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方面,国外的经验也有很多借鉴之处。在美国,政府和社会慈善对博物馆的资助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博物馆想要能够维持运营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人,几乎美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开设了市场营销部门,针对现有受众和潜在受众进行调查,了解其需求,以供开展相应活动时做参考。
至此,一条博物馆改革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大力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馆藏资源数字化等改革,同时要创新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和服务,促进各级各类博物馆多元化发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付奇陈明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