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台胞刘剑寒荣获“博爱之星”称号

27.06.2015  12:56

 

刘剑寒、苗静夫妇与红会负责人合影。秦洁摄

 

刘剑寒、苗静同志:你们为靖江市人道救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靖江市红十字会捐赠表彰办法》,授予靖江市红十字‘博爱之星’荣誉称号。”前天,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晓敏将一本荣誉证书交到台胞刘剑寒和夫人苗静手中,感谢他们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身体欠佳, 年轻小伙赴台湾定居

 

刘剑寒是我市斜桥镇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年轻时就立志从事教育事业,20岁时便到当时的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27岁时,刘剑寒患上了咳嗽的毛病,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进行正规治疗。渐渐地,他竟然咳出血来,这才引起他的重视。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有患肺结核的可能,必须离开上海,到空气清新的乡村生活。那时,他有个亲戚在台北的乡村开了一家工厂,正好缺个秘书,邀请他前去任职。于是,1948年9月,刘剑寒来到台北定居,他每天坚持早晚锻炼,身体很快康复。

 

到台湾的第二年,因为各种原因,工厂停产,刘剑寒决定重拾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他排除万难,在只有8000新台币开办费用和一栋简陋校舍的条件下,创办了考试院附设中兴小学。做了5年校长后,他又陆续在教育、新闻领域担任多个职务,并任台北市靖江同乡会会长、靖江旅台同乡会名誉会长、江苏旅台同乡会理事。

 

情系桑梓,

 

退休后多次回乡献爱心

 

1990年,年届七旬的刘剑寒决定退休,他想这下有时间可以回家乡看看了。

 

1992年9月,刘剑寒终于回到靖江,在家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斜桥中学。得知学校还没有图书馆,他当即决定捐出自己的退休金2万美金,在斜桥中学修建刘剑寒图书馆。

 

我这一生,唯一愧对的就是我的父母、我的家乡。”刘剑寒说,他是家中的老幺,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将他辛苦拉扯大。但是从27岁定居台湾后,他便一直没能在母亲跟前尽孝,甚至连母亲去世,他也没能回来看一眼,成为他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双亲已逝,刘剑寒将一腔赤子之心倾注于家乡建设。2006年,刘剑寒、台北金山曹氏基金会和靖江市残联联合向我市残疾人捐赠220辆轮椅。2008年,刘剑寒、苗静夫妇捐出自己的10万美元退休金设立“蓉吉奖学金”,用于奖励省靖中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2010年,刘剑寒再次捐赠10万元人民币,扩建刘剑寒图书馆。2013年,刘剑寒夫妇捐出3.3万美金将在市红十字会设立“贫困学生重大疾病住院救助金”,定向救助患重大疾病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靖江市在校贫困学生。

 

乡音不改,

 

百年之后希望落叶归根

 

从退休至今,刘剑寒已经回靖10多次,如今,已是95岁高龄的他仍能说一口流利的靖江话。“希望以我的行动,唤醒更多的旅外同胞,常回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家乡,也带自己的子孙回来看看,共同促进家乡的发展。”刘老先生说,这些年来,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宽广、高楼林立,俨然一副“小上海”的模样。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把应尽的责任尽完。”刘剑寒一直以梁启超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他看来,为家乡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是他的责任,也是旅外同胞共同的责任。退休后的他深居简出,将大部分退休金用于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

 

因为多种原因,刘剑寒未能如愿回乡养老,但他仍希望叶落归根,叮嘱子孙在他百年之后将骨灰带回靖江,葬在他的父母身旁,和他们一起见证家乡的飞速发展。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