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企业家”助力转型升级

28.10.2015  09:17

  东台新特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65%  

  新华报业网讯 经济总量在盐城数“老大”的“金东台”,如何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领先?该市的做法是:不断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壮大“博士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队伍,瞄准新特高端产业快转型、优结构,以人才优势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

  连续6次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的东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入选省各类人才项目数均列盐城前茅,人才专项资金总额也列盐城第一。目前,拥有博士以上学历的院士、“千人计划”和省“双创人才”企业家就达62人。他们,成为东台转型升级的引跑者和中坚力量。

  引进一位“博士企业家”,成就一个新特产业,这样的传奇故事在东台比比皆是。生物医药原来是东台产业空白点,自从引进香港浸会大学药学博士秦勇出任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后,公司先后开发出银杏酮酯分散片、栀灯注射液、千草脑脉通等20余个新产品,获得CFDA新药申报受理号21个,申请发明专利26项、获授权13项,产品远销海内外。东台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声誉鹊起,秦勇也入选省“双创人才”。

  智能印刷包装机械业,也是“因人而兴”的新特产业。东台市引进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机械系主任武吉梅教授,担任盐城宏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研发的高速全自动糊箱机系列产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金奖”、工信部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立足资源招人才。东台拥有85公里海岸线,风、光资源丰富。该市引进省“双创人才”美籍华人倪党生,投资1亿多元创办上海思恩电子公司,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逆变装置等产品。继而引进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在东台设立院士工作站,与思恩电子公司产学研合作对接,就地开发新品。还通过柔性引才,聘请能源专家郑源、余新泉担任上海电气(东台)风电装备公司科技顾问,由他们开发的“组合式新型垂直轴大型风力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而3名海归博士杨言华、刘先兵和叶林投资5亿元创办的江苏昀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开创了沿海新能源和新渔业融合开发新模式……多位“博士企业家”立足沿海,聚合创新,形成竞合优势,使东台沿海开发风生水起,新能源、新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随着“博士企业家”示范引领、一大批新特项目接踵诞生,迅速改写了东台传统产业版图——原先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重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为代表的新兴特色产业。去年,东台市新特产业开票销售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5%,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并入选全省20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如果说,每个新特产业背后,常常站着一位甚至一批“博士企业家”的话,那么,每位“博士企业家”背后,至少站着一个人才服务团队。市委主要领导每年与镇区和市直部门签订人才工作责任状,并逐年增加人才工作指标在全市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市财政按照不低于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的比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去今两年就达3.4亿元;建成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近10万平方米;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发放人才服务绿卡、为优秀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随迁提供全方位服务……人才红利,正转化成东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动能。

  本报通讯员 惠祥 一峰 桂龙 本报记者 林培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