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推行信用修复机制

19.02.2016  12:11

   贷款看颜色促使企业改进环境行为

 

 

  南通宥丰毛纺染织有限公司日前通过治标整改,依据环保部门出具的企业环境行为证明,这家曾经被贴上环保“红色”标签的公司,获得了700万元贷款,企业资金周转不足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是南通市通州区环保局去年推出的非国控企业环境信用修复机制带来的便利。

  “环保不过关,企业到银行就贷不到款。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了这样的现实。”通州区环保局副局长蒋军说。据了解,去年以来,通州区环保局为帮助企业尽快摆脱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及时推出企业环境信用修复机制,最近已有4家存在环保污点的企业,因成功提升企业环境信用度,重新获得了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银行放贷既要看企业“颜色”,也会给企业修复环境信用的机会。在推行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制度的过程中,通州区金融系统也相应调整了信贷政策:对被评定为“绿色”等级的企业,在信贷上给予优先支持;对被评定为“”、“”等级的企业,则在信贷上给予封杀。

  过去,一些产生污染的企业尽管通过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但依然贷不到款。为激励“污点”企业尽快改进环境行为,通州区环保局及时推出企业环境行为等级修复办法,对环境行为评级较低但积极整改、成效明显的企业,及时提升环境行为等级,为企业创造获得信贷支持的条件。

  “一旦环保达标,银行立即恢复‘输血供氧’,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治理仍不达标,环保部门则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通州区环保局局长丁建荣将这一做法形象地称为“休克疗法”。

  尝过了戴“”、“”帽的苦头,使通州众多企业主意识到,企业只有改进环境行为,才能为发展赢得空间。有近30家企业正在通州环保部门的帮助下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力争早日提升环境行为等级,为融资创造条件。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因为环保部门在信用修复上处理不当而关门停产。

  ( 崔祝进  李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