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警方“123行动计划”助推升级版平安南通 去年安全满意率96.33%居全省第一

20.02.2016  18:30

  过去的一年,平安建设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日前,江苏省综治办公布2015年度全省公众安全感电话随机调查结果:南通市公众安全感达96.33%,居全省第一。同时南通所辖县(市)区公众安全感在全省最为均衡,均在95.5%以上,最高达到了98.5%。

  全面实施“123升级行动计划”,用全局性思维深化新一轮平安建设,是2015年以来南通公安工作秉持的理念。平安南通的升级,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强化打击主业全年破获刑案逾万起

  12月31日,2015年最后一天,南通市港闸区发生一起命案。南通公安机关闻警而动,多警种缜密侦查,合成作战,经现场勘查、调查走访和排查追踪,在案发后仅5小时,就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2015年以来,南通公安始终把打击犯罪作为主职主业,打造维稳处突、侦查破案两把尖刀,组成合成侦查行动队、打击类案专业队,快破大案,多破小案,是南通公安机关在2015年找到的打造侦查破案这把尖刀的着力点之一。

  对于市民来说,最影响自身安全感的,当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南通警方率先在省内成立巡特警、交警、消防、武警多警种协同的专业处突力量;每天投入专业巡防力量6400余人,实现市、县、派出所三级联动指挥调度;持续开展“净网”、“压降侵财”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黑拐枪”、“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南通警方不断提升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核心战斗力。

  据统计,2015年南通警方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万余起,29起命案均在30小时内侦破,“八类”案件破案率高达96%,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案件同比增加115%。

   夯实警务基础激发派出所工作活力

  每天早晚,在狭长的街道上,都有几名民警在疏导交通,让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古坝街的居民,不再担心出行“堵得这么厉害”了。古坝街属于瓶颈路段,由于警力不足,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去年下半年,他们成为全市“所队合一”的试点单位,将原有勤务运行模式全盘打破,派出所、刑警、交警实行一体化实体运行,最大限度释放警力潜能。破而后立,通过警力的联勤联动,古坝街通行秩序得到明显好转。派出所是公安基础工作的最主要力量,也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距离最近的警务机构。2015年以来,南通公安把夯实派出所这一根基作为“头号工程”,围绕基础建设、勤务运行、基础管控、社区警务等方面,试点推进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责任区中队“所队合一”模式和“一村一警”警务改革,切实提升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水平。

  短短一年不到,南通80%的社区民警配备了警用PAD,完成16个派出所建设项目,新建、改建基础设施149个,建成使用警务服务中心8家,特色警务服务站16个,全市131个派出所建成破小案的小型作战单元,“80后”副所长占比达到60%,极大提升了派出所基础工作效能和活力。

  数据显示,2015年南通全市侦破的侵财类案件数同比上升近3成,外来人员居住证覆盖率达98%以上,128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科技信息支撑“互联网+”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2015年,南通市政府将推进市区老旧小区技防设施建设项目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共计投入1400余万元,在文峰新村、怡园北村、通盛花园等32个老旧小区新增了高清监控,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安居环境的升级。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市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南通以政府为主导,按照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打造符合南通实际的可视化、全时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同时将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运用到防控体系建设中,初步升级形成了密布城乡社区的“六张防控网”。确保5分钟内现场出警、15分钟内全城响应、半小时内‘关城门’合围。

   深化公安改革,全面实施“123升级行动计划”让群众的获得感更真切实在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南通公安开通“民生警务”平台,入选江苏简政放权100个典型案例;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发执法公开网上平台在线查询法律文书;研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机动车上牌实现网上选号……2015年以来,立足最简行政审批、最短服务半径,南通公安还探索建立了“互联网+警务服务”模式。“坚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求发展。”陈旭说,作为全国首批21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通公安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再次升级,为平安南通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5年,南通公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南通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