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警方全力打造出入境办证15分钟便民圈

06.01.2016  15:04

  为积极顺应群众办证井喷式增长的新常态,南通警方以深化公安改革、加强公安“四项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服务为民这个根本,在全面铺开公安出入境分理点建设,初步建成以各县(市)区7个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为圆点,11个中心城镇公安出入境分理点为支点的出入境办证15分钟便民圈,实现了全市群众就近办证的目标。

   一、内外结合实现分理点效益最大化 。一是将分理点建设与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南通警方细化分解了人员配备、场地建设、设备采购、系统调试、制度建设、媒体宣传等具体任务,明确分工,明确时限,明确责任,破解了出入境受理点建设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二是将分理点建设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近两年,南通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走出去转型升级建设外经强市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加强南通本土企业对外发展、境外投资的工作意见,其中对提高出入境办证效率,优化出入境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入境分理点则进一步压缩出入境证件办理环节,减少证件办理等待时间,便利企业和群众“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将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是将分理点建设与加强公安出入境正规化相结合,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从全国各地经验做法及今后发展趋势看,公安出入境部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质量再提档升级,必须走专业化、规范化路子。《公安部关于提高出入境服务水平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化是提高出入境服务水平的关键,让每位服务对象享受到优质、平等、高效的服务。在筹建出入境分理点之初,市局就将出入境分理点建设与与优化出入境服务环境、加强出入境队伍正规化建设同步进行,通过增设出入境自助化设备,规范出入境窗口服务标准,强化分理点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窗口科技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水平,实现了办证点更多、办证环境更好、技术含量更高、服务质量更优的目标。

   二、保障到位确保受理点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软硬设施配备到位,提升服务质效力。在出入境分理点确点布建上,在全市依托基层派出所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确定了10个新增分理点地址。每个分理点平均距离20至30公里,辐射服务20-30万实有人口。在人员配备上,为每个分理点最少配备了2名民警和2名以上辅助工作人员,并明确为公安出入境管理机构派驻人员。目前,各地分理点都已建成相对独立、封闭,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有醒目出入境管理标识的受理接待窗口,每个分理点均设置咨询、照相、缴费、发证、复印、等候等功能区域,配备自助填表、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监控等常规设备设施,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二是人员素质培训到位,提升业务胜任力。在各地分理点人员确定后,出入境管理支队将立即组织相应人员的跟班培训工作,分理点工作人员全员参加市局出入境接待大厅为其一个月的跟班培训,在前台引导、窗口受理、后台补录、POS机缴费等各个环节进行依次轮岗,以熟悉整个流程的运作情况。同时,加强了窗口受理礼仪、常见问题解答和疑难情况处置等方面的专题学习,提高了培训人员的全面综合技能。三是业务制度完善到位,提升流程监管力。就受理点的选址、场地功能设置、窗口摆放、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全流程给予了规范。健全完善《出入境证照办理时限规定》、《出入境管理部门窗口接待言行举止细化标准》等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操作,落实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面见申请人、微笑服务等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三、实现“双赢”延伸分理点功能作用 。紧密与人民群众联系,提升队伍形象。各地出入境分理点的建成,一方面缓解了主城区出入境接待大厅的办证压力,改善了出入境大厅办证秩序,使群众能够就近选择受理点办理,减少群众往返跑路,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申请人现场办理等候时间,满足了群众在便捷办理出入境证件的期盼。同时也减轻民警的受理压力,维护了窗口民警身心健康,促进了受理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出入境分理点的建成也使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公安机关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成效,拓展了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与群众的交流渠道,促进了警民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二是紧密与基层公安工作联系,实现互助共赢。目前,南通已建成的并投入使用的7个出入境分理点,均依托于当地派出所进行日常管理,由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在配备专职出入境民警的情况下,将派出所户籍窗口民警纳入分理点工作人员范畴。(南通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