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缂丝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12.2015  21:35
南通缂丝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南通70岁的缂丝艺术传人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在传承缂丝技艺过程中大胆创新。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

  今年王玉祥收获满满,获得了很多奖项,“南通缂丝技艺”也入选了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缂丝的工艺流程有10多道工序,过程繁复而耗时,愿意从事缂丝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南通是有名的文博之乡,王玉祥还有个建“缂丝博物馆”的愿望,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缂丝、爱上缂丝。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