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抓好产业升级工程提质量

11.03.2015  20:32

  2014年,南通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危仓老库改造全面按期保质完成,粮食仓储物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1.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各县(市)区按照市局总体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以兼并重组为主线,统筹规划产业格局,优化企业发展布局,重点在“整合融合、提升质态”上做文章,从事主粮业务企业数下降到22家。如皋、通州进一步整合企业,各保留了2-3家运行企业。如东实行所有购销企业经营贷款由县购销公司统贷统还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实行总公司+分公司(或子公司)模式奠定基础。海安购销公司积极靠大联强,与民营企业联姻,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与省粮食集团、百川面粉公司联合组建了面粉加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产权、经营、管理、考核等制度和机制建设,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2.提升仓储物流设施质态。2014年,全市投入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改造资金达2.5亿元,同比增长78.5%,全市粮食仓储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仓储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一是严格实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全市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库点共31个,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项目20个,涉及仓容46.2万吨,新购置粮食仓储物流机械320台套,总投入7700多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425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100%。至10月底,全市危仓老库改造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开工建设南通粮食物流中心。总投资2.5亿元,占地250亩,总仓容10万吨的南通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经不懈努力,码头护岸工程和库区主体工程分别于6月、11月开工建设,目前,码头护岸工程已基本完工,高大平房仓全面开建,累计投入超1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到上级财政补助550万元,有效化解了资金瓶颈。三是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应用水平。20个新建成的收储可视化库点及通州刘桥数字粮库实现和省级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收储管理实现“一卡通”及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粮食收储动态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市现代化仓容占比提高3.4%,粮食流通新科技应用水平提高5.5%。

  3.构建粮食仓储物流产业体系。近年来,南通市紧紧抓住《国家粮安工程规划》启动建设契机,充分发挥南通江海河、水公铁联运,邻近大销区的独特区位优势,重点规划、完善建设了沿海、沿江、沿运河的吕四港东凌粮油产业园、南通港南通粮油集团接运公司、如皋港长三角精品粮油产业园、金洲粮油物流产业园及南通、如皋、海安粮食物流中心“七大粮食物流产业园”,完善提升了包含52个库点的粮食收储体系,积极培育了一批粮食加工贸易“小巨人”企业。至此,全市初步形成了集仓储、加工、贸易、期货保税交割、物流等业态为一体的长三角北翼粮食物流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