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四项举措助解“卖粮难”

21.12.2015  12:09

  今年南通市与全国一样,秋粮生产再获丰收,稻谷总产达到了160万吨,但由于粮食市场粮价下行、仓容紧缺、入市主体积极性不高,农民余粮的出售较往年有较大的难度,秋粮收购工作面临着很大压力。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解决收购矛盾,南通市粮食部门积极作为,多措并举,重点抓好了四项工作,努力满足农民余粮出售。

  一、积极做好收购各项准备。针对今年粮食运行出现的高产量、高库存、高收购量的新情况,南通市各级粮食部门开展了3次粮食生产形势的调查,2次收割后的质量调查,社会主体的入市意愿调查等,及时掌握了第一手收购信息。收购开始前,开展了粮食收购政策业务培训,组织企业添置了谷外糙分离等设备。南通市粮食局与中储粮南通直属库、南通农发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处置收购矛盾。11月初及时下拨铺底资金3525万元用于开秤收购。

  二、积极缓解收购仓容压力。自9月份起,南通市粮食部门就组织各地积极参与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最低收购价收购库存稻、麦的拍卖,加大各级储备轮换的出库量,加快腾仓并库的速度。拓宽托市入市范围,借助中粮租仓契机,在海安粮区提供2万吨仓容供其托市收购。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对条件较好的社会企业仓容进行了租赁,用于存放地方储备粮,腾出1.1万吨仓容用于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加快在建粮库速度,12月下旬将有约1万吨仓容用于压仓存粮,缓解部分收储压力。通过多方努力,南通市力求增加9万吨仓容用于秋粮收购。

  三、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入市收购。针对今年国有企业收购仓容偏紧的形势,粮食部门注重宣传和引导,鼓励社会仓储企业参与稻谷的收购,引导大米加工企业抓住资源充足、价格下行的有利时机,快进、快加、快销,加快仓库存粮的周转,消化农民手中水份偏高、谷外糙超标的余粮,目前南通市社会主体已经收购稻谷77400吨,占总收购量的44%。确保收购期间以县为单位必确保不少于1个收储库点敞开收购政策性粮食。各地广泛告知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结束期限为2016年1月31日,动员农民整晒,鼓励有储藏条件的种粮大户和农户延期出售,缓解集中售粮带来的压力。

  四、积极服务种粮农民增收。组织国有粮食企业主动与家庭农场、“全托管”种粮组织、种粮大户、全产业链联盟进行对接,建立紧密的新型粮食关系,开展以“代收购、代仓储、代烘干、代加工”为主的“四代”服务活动,与种粮大户进行协商,预约送粮时间,力求满足种粮大户的售粮需求。加大粮食烘干服务力度,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烘干,如皋、如东、通州三地粮食部门对种粮经济组织实行预约烘干服务,已经烘干稻谷2万多吨,有效的解决了种粮大户没有晒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