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四个进一步”推进下半年科技工作

07.08.2015  21:14

  今年以来,国家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作出新决策,核心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下半年,南通将加快构建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高效率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1.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谋创业、自我提升、自有标准的“五自”企业。一是支持企业自主研发。主动对接服务中天科技、中洋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一站两院三中心”,推进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引导外资企业研发本土化,尽快实现90%的技术研发由企业完成。二是支持企业增加创新投入。采取参股、担保、贴息、投资等手段,全面落实加计抵扣、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加快试行科技创新券,激励小微企业加强创新。三是支持企业全面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品牌、业态、管理、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2.进一步加快创新与产业融合。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集中力量开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一是加大协同创新。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特色产业基地与高校院系、企业与高校特色专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人才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五个层面的合作,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基地、研发平台。二是集聚创新资源。瞄准清华、南大、东大等国内重点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科技成果,及时在南通技术市场网发布,加快促进技术合同登记交易。瞄准重点产业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整合国内外领军人才团队创新资源,以一个高层次人才引领一个创新企业,以一个创新企业带头一个创新产业链。三是强化专利助推。加快实施专利导航、核心技术专利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消零”、专利强企试点示范五个工程,打造一批拥有国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力争年底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5件。
  3.进一步提升创新载体功能。打造应用型、梯次式、配套好的创新载体群,集聚一流的创新要素,重点打造“三个一批”:一是打造一批高端园区。发挥各类开发区、高新区、产研院和专业园区作用,每个园区都要在1~2个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上加快突破、形成优势。进一步发挥南通高新区龙头示范作用,推动面上省级以上高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南通产研院、创源科技园,积极对接省产研院高层次院所、项目落地。二是构建一批创新平台。围绕智慧建筑、先进通信、纺织丝绸、光电等领域,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建设。三是培育一批特色基地。支持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三创”核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4.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加快推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南通行动计划,构建创业与创新、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融合的生态系统。一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复制推广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关村“6条政策”,学习借鉴南京“科技九条”等有效做法,启动发行“通创币”,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才分类评价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保证政策及时落地。二是不断强化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创新南通”服务平台建设,力争8月份上线。不断健全科技公共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三大体系”,提升科技综合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弘扬创新文化。主动对接宣传部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形成支持、投身创业创新的生动局面。四是加快众创空间建设。积极发展“创业工厂”、“创业咖啡”和“创投+孵化”等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养一批富有创意、大胆创新、善于创业的优秀“创客”。

来源:南通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