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加大工作力度 去年反腐挽回经济损失1.73亿元

09.02.2015  11:27

  2014年,南通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全年立案比上年增长12.54%,创历史新高,在全省名列前茅。

  5日下午,南通市纪委监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勇通报2014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加大查办力度

  挽回经济损失1.73亿元

  读者不难发现,2014年,南通市纪委官网“江海清风网”上三天两头发布2014年的办案情况。据陈勇介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全市共收受、处理信访举报6270件,立案1167件,其中县处级干部案件21件、乡科级干部案件121件,百万元以上案件32件,挽回经济损失17319.9万元。南通市纪委严肃查处了启东政协原主席张建飞、市气象局原局长宗周全、港闸区原副区长黄雅香等县处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着力查办征地拆迁、涉农等领域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案件。

  市纪委第一时间在案发单位或案发地开展随案警示教育,同时敦促有轻微违纪违规问题的党员干部主动自查自纠。2014年,全市先后有6万多名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有300多人上缴违法所得,党员干部向510账户主动上缴礼金较上年增加了76.7%。

  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南通市县两级纪委实施信访监督262件,对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吃喝、存在生活作风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分别给予纪律处分。

  落实八项规定

  “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1.3%

  据陈勇介绍,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强化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加大问责追究和通报曝光力度。研究制定《南通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由纪委牵头,组织开展针对“会所中的歪风”、浪费奢侈、收受“红包”及购物卡、公款旅游及公车私用等4项专项治理活动,落实48条治理措施,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组织了一支“别动队”,在节日期间深入开展明查暗访,形成了“节前提醒教育、节日明查暗访、节后反馈通报”的节日廉情常态化监督机制。对涉及“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市纪委列出“负面清单”,快查快办。查实和部分查实“四风”问题39件,立案调查5人,免除职务5人,给予党纪处分3人。

  2014年中,市纪委4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4起典型问题,开展监督检查2075批次,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3个,问责137人,党纪政纪处分36人。其中,查处参赌涉赌案件177件177人,查处收受“红包”及购物卡问题16人21.3万元,768人主动上缴礼金538.8万元。

  另一方面,大力控制压缩“三公”支出。推动相关部门调整清理办公用房12.69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7处。推动相关部门压缩“三公”经费1.29亿元,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67批326人。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了21.3%。

  推动依法行政

  铸就过硬的干部队伍

  “打铁还得自身硬”。陈勇说,要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就得严格监督问责,就得铸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此,2014年,全市开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专项行动,核查线索208条,提出监察建议42条,组织处理13人,党纪政纪处分6人。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180起,实施责任追究65人,党纪政纪处分22人。对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启东中学、南通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督导巡查,反馈问题106个,提出建议22条。开发重大项目智能监督管理系统,发出督办联系函118件,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29件,问责50人,党纪政纪处分16人。

  健全“利民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优化“政风行风热线”运行机制,受理、督办群众诉求5万多件,责成清退违规收费120多万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队伍建设,新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不让“灯下黑”,管好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出台纪检监察干部“五项严禁”、问责办法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严肃处理纪检监察干部失职行为和违纪违规问题,追究党纪政纪责任3人,调离纪检岗位两人,在系统内通报3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案件。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