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探路前行

09.10.2015  12:46

  致力于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

  

  猪场,给人印象脏、乱、臭。大型猪场,则更是环境污染源,千夫所指。

  然而,在南通,随着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工程深入推进,不仅刷新规模养殖场的面貌,颠覆人们对猪场的传统印象,还改写了南通畜禽养殖业的盈利模式,给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

  发电并网,

  被举报户变身“示范户

  9月20日,我们驱车来到海门市临江镇万头猪场——海门圣杰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车上下来,丝毫没有感觉走进的是一家猪场,空气中没有腥躁的臭味,围墙边的小河水质干净。

  “去年还曾是省市联办政风行风热线南通专场直播活动现场被投诉对象呢。”随行的南通市农委主任助理张庆国,拍拍老板唐圣民的肩膀说道。这位忠厚的中年人坦承,原先猪粪堆在场内,经过发酵后的粪水由附近养鱼户来拉用于喂鱼,随着猪场养殖规模扩大,猪粪越堆越多,猪场已经储存不了,养鱼户也消化不了。猪粪处理成了最棘手的难题,矛盾因此浮现出来,猪场压力山大。

  尽管2年前猪场就建了1500立方米的沼气池,但由于猪粪数量太多,真正经过发酵处理的只有20%左右,绝大多数猪粪基本上没有经过发酵就出来了,猪粪恶臭状况未能彻底扭转。“猪场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每天产生的猪粪达五六十吨,若按每天猪粪的数量进行有效处理,至少需要5套系统,投资差不多需要2000万元,猪场哪能拿得出来啊?”唐圣民说。

  去年圣杰猪场被人投诉偷排,环保部门闻风而动,现场勘察,抽测了猪场附近河道8个点的水质,并未发现水体受到污染。不过,环保、农业部门实地调查后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虽然猪场早在2009年就做了环评,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环评未能跟上规模扩张。其次,由于猪粪未经完全发酵处理,导致空气中的异味比较浓重,成为诱发矛盾的主要根源。

  圣杰猪场的遭遇,仅是南通规模畜禽养殖业的一个缩影。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难题,保持畜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对于沼气,唐圣民并不陌生,去年也曾上马沼气发电,但除了自发自用外,存在用电盈余,气源被空放的资源浪费状况。研究表明,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1立方米甲烷的排放量相当于25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10辆普通轿车一年的排放量。“我也明白沼气排入大气中,会加重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但没有办法啊。

  为农业服务,为农业排忧解难,南通市农委在调研中得知圣杰猪场的苦恼后,到北京、盐城等地考察沼气发电厂的成功运行经验,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将海门的圣杰牧业、南海种猪场这两家年出栏万头猪场作为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先行先试单位,为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探索和积累经验。

  8月上旬,圣杰牧业沼气发电成功并网,成了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咱现在不仅卖猪,还卖电呢。”站在3.2万立方米的气囊式沼气池边,唐圣民介绍说,猪舍的粪便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化粪池,搅拌后进入储粪罐,经过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水汽分离,脱去含硫气体,经储气罐和稳压后在发电机组中转化为电能,沼液满了后自动流入旁边的沼液池,从根本上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日均产沼气4000立方米,并网后,日均发电20小时,日最大发电量达4000多千瓦时,除去猪场正常生产、生活用电外,每天大约有2000多千瓦时的电盈余,不仅每年省了五六十万元的电费,卖电还能赚五六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