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显现综合效益 江苏4500万亩农田受益

16.12.2016  18:37

  记者昨日从省南水北调办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输水水质全线达标,在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库区和沿线治污环保,应急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东线工程完善了我省原有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增强了受水区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扬州、淮安、徐州等7市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江苏通过东线工程向骆马湖补水,为保障苏北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成败,关键在水质。东线一期工程在加强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前实现了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的承诺,并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东线水环境治理,提高了区域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工程沿线的城乡水环境极大改善。淮安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煤都”徐州也以碧湖、绿地、清水打造成宜居、乐居的绿色之城。

  2014年,江苏境内刘山站、解台站、金湖站、淮安三站、淮安四站投入抗旱排涝运行,累计抽水5.8亿立方米,为缓解淮北地区旱情和宝应湖周边排涝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刘山站、解台站抗旱抽水6882万立方米,为保障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宝应站、金湖站投入排涝运行,抽水1.8亿立方米,缓解了里下河地区和宝应湖地区的涝情。

  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由于沿线省市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直接给沿线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并兼顾重点区域的工农业供水,经测算,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吴 琼)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