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薛城遗址骨骸复原:5000年前渔家女(图)

22.04.2016  01:55
高淳薛城遗址复原的五千年前人像 杨军 胡英华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高淳薛城遗址复原的五千年前人像 杨军 胡英华摄

  身穿麻布、面容姣好,佩戴贝壳项链……高淳区薛城遗址出土的女性骨骸近日成功复原,并在薛城遗址公园展厅亮相。专家介绍,这名女性原始先祖大约生活在5000年前,以捕鱼为生。

  薛城遗址公园位于高淳区淳溪镇薛城村,1997年8月在原薛城卫生院基建施工中发现,同年9月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发掘队进行发掘。经初步勘探,遗址总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距今约5000—6300年,是南京目前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经抢救性发掘,工作人员共发掘墓葬115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500余件和多具保存完好的人骨架。其中,一具标注为M15号的骨骸保存最完整,仰身直肢,头向上40度,随葬品有猪牙、骨锥及陶纺轮、豆、鼎、罐、钵等7件器物。

  据高淳区文化广电局副局长梁玉根介绍,考古学家依据全身骨骼推算,该骨骸是一名成年女性,身高不足160厘米。

  为了弄清这名女性原始先祖的长相及生活习性,高淳区决定邀请考古专家对其相貌进行修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建军是M15号骨骸面容复原工作的主要创作者。经过对骨骸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精确计算后,张建军首先对残缺不全的头骨进行了科学修复,顺利拼合出了完整的头骨,并对下颌骨进行重新加固,随后,他又依据软组织指标和现代解剖学原理,为头骨附上了软组织。

  在软组织制作环节,工作人员先用硬泥塑形,然后采用与人体皮肤质感类似的硅胶进行皮肤植入。“当眼睛、鼻子、嘴等塑型与修复完成后,M15号骨骸大致面貌呈现了出来,是一名看起来很漂亮的成年女性。”张建军说。梁玉根则告诉记者,从现场发掘的遗物来看,可以推测她与家人当时生活在一个湖泊边,主要以捕鱼为生。

  另据记者了解,这名女性原始先祖样貌成功复原后,目前已在薛城遗址公园展厅免费展出。(杨军 胡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