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73亿美元 增长25%

04.03.2015  13:55
      编者按 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5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明确要求。省委书记罗志军要求南京在建设新江苏的征程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市委对此进行了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谋划、更新举措推进、更大力度落实。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栏目,全面反映全市各个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对南京工作的最新要求,推动我市在5个方面奋力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的具体行动。

      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突出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南京作为科教资源富集、创新资源丰厚的城市,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人才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催生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新的产业促进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创新,正在成为驱动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创新技术产品,打造竞争优势

  在高淳区的红宝丽集团,“红宝丽”牌无氟组合聚醚,一种冰箱、空调中所用的隔热保温材料,凭借在隔热和环保方面的优越性能,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将材料的固化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3分钟。这种产品也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在位于溧水区的国电龙源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名叫“高性能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产品,能将黑色的污水直接过滤成饮用水,并大大降低了运行能耗,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水净化方案。目前,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电子工业、市政等领域。

  近年来,技术、产品的创新,已经成为我市企业的新常态。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轮边电机”,到苏宁云商的“线上线下融合”,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行业巨头到小微企业,通过创新赋予产品生命力,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现在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没有创新,企业几乎就没有竞争力。

  或通过自主创新,或通过成果转化,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推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为我市经济不断注入活力。据统计,2014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5%左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73亿美元,增长25.0%。工业新产品产值1335.11亿元,增长15.2%;新产品产值率为1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100元工业总产值中,就有10元是新产品创造的。

   培育创业人才,涵养创新之源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之根本在人才。

  前不久,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运营官都成功入选2014年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公司创始人徐明是一位海归博士,几年来,在他和公司海归团队的带领下,公司诞生了全球首款双输入双输出超薄笔记本电源等5项世界第一。

  海归博士庄伟东是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创办了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入选南京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后,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IGBT功率模块(一种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有力推动了下游装置产业的突飞猛进,并带动整个江苏地区风能装备、光伏等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壮大。

  南京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就是我市“321”人才计划中的“2”。该计划拟用5年时间,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家。计划实施以来,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业创新人才,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据统计,这109家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比社会一般企业高出近10%。其中的杰迈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安防品牌”,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际基因合成领域的龙头,南京汇金锦元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

  “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重点实验室、发展一个优势学科、催生一个高新企业。”通过良好的体制机制,这支人才队伍正在发挥着强大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快南京创新的步伐。

   紧盯新兴产业,引领结构调整

  在栖霞区的南京液晶谷,中电熊猫新一代液晶面板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近年来,该区一方面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做加法,提高新兴产业比重,重点发展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科技产业和物联网、3D打印及移动互联网终端“三新”科技产业。2014年,该区光电显示产值达1600亿元,约占全市92%;生物医药达110亿元,占全市1/3以上。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该区的主导产业实现了由原来的化工、建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换。

  在建邺区的河西中央商务区,已有30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法人总部和外资机构数量都占到了全市的2/3强。今年,该区还将启动台湾金融中心、金融研究院、金融城二期等重大项目,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发展壮大以金融保险、国际商务为牵引,以广告创意、游戏动漫、电子商务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新兴产业”总是相对的。即使在新兴产业内部,引领潮头的领域也在不断更替。如果不创新,不抢占产业制高点,新兴产业也会很快变成“新兴产业中的传统产业”。

  可喜的是,牢牢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提前布局、抢占高地,成为我市各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软件重镇雨花台区,今年将加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软件产业的布局;在江宁区,将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加快向研发设计等高端转型,推动生命科技和未来网络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和资源;秦淮区正在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加速发展;玄武区确定了软件研发、物联网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数字文化、生命科学五大新兴产业;鼓楼区紧盯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智力服务和生命健康等产业;六合区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浦口区将重点建设生物医药、光纤传感、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

  唯创新者强。创新,生生不息,正成为南京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最强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