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闯进国际机器人顶尖科技“朋友圈” IEEE核心大会首度选择中国

28.08.2018  11:41

        IEEE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26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第一站就选择了南京;借助大会影响,南京首次被“推送”进国际机器人顶尖科研技术的“朋友圈”;会议期间,南京市积极引入产业界、投资界相关资源,达成一系列实质性项目成果,首次实现IEEE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学术与产业结合……

国内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形双足机器人进行现场展示。(崔晓摄)

        昨天,IEEE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首度在南京举行,给南京市产学研各领域都带来了满满的收获;同时,大会也将把南京市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化与打造创新名城的决心,传递给全世界科学家。

        IEEE核心大会首度选择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积极推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通信、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开展教育培训,制定电气、电子技术标准,会员人数已超40万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成就获得举世公认。

        IEEE下属机构举办的“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至今已有26年历史,是旗下核心活动之一,南京有幸成为中国首个举办该会议的城市,充分体现了我市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为什么选择南京?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大会执行主席郝睿德(Ryad Chellali)时,他直接回答“Why not(为什么不)?

        “10年前,我曾应南京师范大学邀请来过南京,那时南京只有一条地铁线,新街口也没有今天漂亮;4年前我又来南京短暂居住了一个星期,与政府、高校、企业进行了深入接触,深感南京科教基础雄厚,创新氛围很强。此外,中国是机器人最大的市场,我所接触的产学研各方人才都非常乐于讨论这一话题,热衷于推动科研成果落地。他们的热情鼓舞了我。”郝睿德说。

        “南京是一座融古老与创新为一体的城市,我非常喜欢。”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机器人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科达尔(Abderrahmane Kheddar)说,经过两天考察,他感受到南京打造创新名城的举措非常有力,大会的举办将有力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在南京的落地转化。

        3个重量级项目签约落户

        IEEE不仅首次把人机交互大会放在南京举行,在它的引荐下,国际顶尖科学家还将与在宁高校、开发区、企业合作数个项目。

        昨天的大会现场,见证了3个重量级项目的签约,分别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奥萨马教授团队、南京魔迪多维科技公司签约共建智能机器人产研创新中心;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和南京林业大学共同进行智能机器人研究项目开发;栖霞区仙林街道与意大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书。

        “中国是机器人发展最快的国家,这个项目是研究与应用的结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这样的机会,把我们的计算机应用、信息模拟、声音识别技术转化为产业化的成果。”意大利国家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执行主任索拉(Diego Sona)告诉记者。

        斯坦福大学项目,领军人物是世界计算机领域最为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共建方之一南京魔迪多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洪觉慧是前苹果高级科学家、前富士康高级副总裁。他介绍,与斯坦福大学团队的合作,将围绕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真正的智能制造生态链,并进行高端产学研人才的交流培训。

        风投关注高科技投资机会

        科研成果越过“达尔文之海”与产业结合,离不开资本的“摆渡”。昨天的大会也邀请了风险投资界的风云人物与会,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华登中国半导体基金负责人黄庆就是其中的代表。

        华登国际1987年成立于硅谷,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投资了新浪、创维、迈瑞医疗等著名企业。近十余年,华登国际重点投资中国半导体、智能硬件等产业,最成功的案例是大疆创新,此外还有投资了中芯国际、兆易创新、高德地图等领军企业。

        黄庆说,高科技是华登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向,因此他与国内外科技、产业界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IEEE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人才,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科学家的创造力需要资本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黄庆说,未来10年是中国风投资本和高科技创业融合的黄金十年,通过研发、投资、产业化,创造新的行业、新的技术、新的公司,这种模式在非常快速的形成。“以前投资界认为,在中国要投商业化、应用型公司,要投高科技、原创性技术要去美国硅谷。但现在,投资界对中国的看法正在转变,中国的高技术含量公司越来越受到投资界的关注。”他说。

        实施“121”战略    鼓励人机交互技术在宁转化

        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我市介绍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情况。据悉,我市围绕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及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南京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和名园区的“五名”标志,建设开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五最”城市。围绕强化战略引领、支持名校名所与名城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和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力建设一流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形成创新创业空间新格局、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健全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和营造开放包容的优良环境等十个方面制定了扶持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从基础研究、企业培育、园区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空间构建和金融扶持等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

        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主导产业体系。2017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南京未来要形成“两中心、三片区、一示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即江北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麒麟人工智能产业研发中心;江宁高新区、新港高新园、雨花台高新区三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以及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示范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集聚集约发展。到2020年,南京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到2025年,把南京市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今年3月,由长江学者周志华教授领衔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建校116周年之际,正式成立。4月,中科院院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率队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南京揭牌,6月,“2018交叉智能前沿峰会”在宁成功举办。截至目前,南京已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新型研发机构20家,相关领域的企业达150余家。今年1—5月,南京工业机器人新产品产量增长达78.5%。一个注重基础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并重,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正在南京不断显现。

        借助IEEE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的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机构有望采取多种形式,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南京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共同建立国际化、开放型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推动机器人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和创新成果共享,不断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更好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

        小贴士

        什么是机器人与人交互

        机器人与人交互,简单来说,就是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机器人理解人类行为,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回应。这涉及大量前沿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比如,使机器人能听懂、理解人类的语言,就涉及语音识别技术;使机器人分辨不同的人,就涉及人脸识别、骨骼识别等技术;机器人要完成人类交付的任务,需要拥有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的能力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软件和硬件产业相结合的突破口,未来有望应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全新的产业领域。比如,智能制造最终需要依赖人工智能与生产机器相结合,形成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与操作系统、集成平台。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图灵测试”的提出,到今天不过短短68年时间,全球科技和经济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向智能化转变,进而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切入点,这已成为广泛的共识。

        IEEE“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就是围绕相关领域的技术进展进行交流研讨的全球最顶级盛会。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