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三成污染物非"自产" 氮氧化物来自徽浙

19.11.2015  11:17

   雨水冲洗了污染物,南京空气已恢复洁净。很多人知道,秋冬季北方飘来的污染物是“带坏”南京空气的“幕后推手”之一,然而在空气相对干净的夏季,南京也会遭遇外来“污染军团”的影响吗?它们来自哪些城市?记者获悉,亚青和青奥的召开,让这个“疑难杂症”找到了答案,江苏省环保厅借此机会连续对南京夏季外来污染物来源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找出了不同污染物传输到南京的路径。

  南京近三成污染物非“自产

  今年早些时候,南京市环保局根据源解析结果,发布了南京市PM2.5来源。其中,根据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区域外来传输对南京PM2.5贡献率范围在19.6%-37.9%之间,平均贡献率为28.5%,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而对于PM10的来源解析显示,外来污染也达30%。

  环保专家介绍,除了PM2.5很擅长远距离传输外,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这样。就南京地区而言,秋冬季节和春季,因为受气象条件影响,是这些污染物集中传输的高发期,并且来源比较单一,就是从北方飘来雾霾或者沙尘。然而,尽管夏季是南京一年当中空气最好的时候,超过80%以上都是空气优良天,但此时外来传输的污染物路径却更为复杂,想要找出外来污染物的“跑道”其实非常困难。不过亚青和青奥的召开,让南京本地污染源排放比例大大降低,江苏省环保厅专家借此机会全面分析各项污染物影响南京的“方向感”。

  今年年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完成《中国PM2.5跨省长距离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我国大气PM2.5及其主要组分的跨省传输特征。其中的发现就指出,上海市超过50%的PM2.5为外来源贡献,其中以江苏和浙江对其影响最大,贡献分别为27%、11%,并提出改变空气污染现状非常依赖于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不同外来污染物来自不同城市

  过去两年的夏季,南京遇到了“最干净的呼吸”,据这两年的连续研究和监测,江苏省环保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此时的主导风向是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风,但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种主要污染“外来军团”,均来自不同城市。

  据悉,结合前年和去年的加密空气监测以及走航监测数据,专家发现,夏季二氧化硫“跑入”南京的主要“通道”是西南部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而正南方向的安徽、浙江一带,是氮氧化物较近距离传输的主要“路径”;作为危害最大的可吸入颗粒物,西南部湖北一带是它们的主要通道。专家指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具腐蚀性和生理刺激性作用,会损害和危害呼吸系统,同时它们也是酸雨和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前体物,是导致一个城市大气复合型污染的主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专家还将南京多个空气监测点从2003年到2012年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式化分析。据介绍,传输到南京的这些污染物还喜欢“高层”,通常在500-1500米的高度“奔跑”。

  话题聚焦

  外来污染物对河西影响较小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远道而来”的这些污染来南京后又去了哪里?专家用粒子扩散及后轨迹模式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监测显示,随着传输时效的增加,以南京为中心,分别向东南方向的苏南、上海和浙北地区,西南方向的皖南、赣东北和鄂东北地区和偏东方向的江苏北部及安徽东部扩展。

  在这份“扩散地图”中显示,南京西北方向污染物影响域范围最小,所以扩散也最不明显。记者了解到,南京9大空气国控点中,位于奥体中心地位监测点是最“西北”的。专家说,从亚青和青奥期间的综合情况来看,河西地区主要就是居住区,是南京最不易受外来污染物影响的区域之一。不过,结合全年的排名,河西空气在南京并非“名列前茅”,专家解释,这主要还是因为该片区在建工地较多,扬尘污染较重。但是,亚青、青奥期间工地全面停工后,其位置的优越性就十分明显了。

  环保专家指出,南京大气污染呈现典型的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当前以地方行政单元为主体、孤立的大气污染防治模式已难以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必要时可进行“分源分区”的空气管控手段。“比如对于控制二氧化硫,除了关停南京本地的燃煤企业外,还要结合江西的燃煤电厂出台相应的管控措施。”他说。

  外来污染“军团”20小时后最厉害

  根据对外来污染物12、24、48小时浓度变化曲线分析,通常它们会在48小时内离开南京,但20小时后浓度最高。对于南京来说,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呈现出冬春高、夏秋低的特点。

  专家表示,总体来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带来内陆地区的污染气团,本地排放源也有所增加,再加上不利的扩散条件共同作用,使得冬季的污染物浓度比较高;春季,因为容易受到沙尘的影响,PM10浓度会有所升高;夏季,天气高热,在光照条件下臭氧的浓度比较高;秋季,整体扩散条件较好,因此污染物浓度也相对较低。

  夏季污染物的传输路径

  专家进一步分析说,夏季南京臭氧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超过PM2.5,这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也和外来污染物的“通道”畅通无阻有关。接下来,环保部门还将对外来污染物对南京臭氧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于飞)

来源:  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