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让世界倾听——南京森林音乐会开幕式侧记

26.09.2015  11:02

  昨晚的中山陵音乐台,月色朦胧在温柔的云朵之上,桂花飘送着浓郁的芬芳,灯光树影将这片天然声场映衬得美轮美奂。近3000名观众坐在这里,迎来南京森林音乐会的盛大开幕。

  “当昆曲遇见巴赫”,以东方和西方的碰撞、以传统和现代的交融,惊艳开启南京森林音乐会的大幕,让世界倾听南京。

   音乐与天地对话——

  南京,是一座与音乐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与大自然亲密相拥的中山陵音乐台,昨夜以经典和时尚的音乐语言同天地对话。

  “阳光,在心弦上奏鸣,森林回响绿色的琴韵。古典的音符飘过来,交响一个美妙的意境。月光,在石城中辉映,金风激扬生命的诗情。时尚的旋律飞起来,缤纷万般炫彩的梦寻……”著名歌唱家戴玉强以一首气势磅礴的《南京,让世界倾听》开场,动听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完美展现了此次森林音乐会的主题——“南京,让世界倾听”。

  这首歌在尾声再度响起,但这次换成了通俗版,由呼斯楞和南京籍歌手周渔演唱,与开场交相呼应。男女声对唱让《南京,让世界倾听》平添了更多温暖。这一次,现场已经有许多观众可以跟着LED大屏上的歌词一起哼唱,副歌部分更是将气氛点燃至高潮——“钟山用音乐和天地对话,南京,要让世界倾听;大江用歌声将时空穿越,南京,正与欢乐同行。

  南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世界倾听?惊艳全场的开幕式给出了回答:既有对经典的尊重,也有对传统的弘扬,更有对跨界音乐的追寻和探索。这是今天与昨天的对视凝望,这是南京与世界的交相辉映。

   百戏之祖”遇见“音乐之父”,风格迥异有机交融

   东方和西方对话——

  当昆曲遇见巴赫,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发源于江苏的昆曲是中国的“百戏之祖”;诞生于德国的巴赫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昆曲与巴赫,均属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因此,昆曲与巴赫的相遇,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相遇、两种经典的相遇,同时也是东方与西方的对话。

  这样的对话在昨晚的开幕式上频频上演。在中国最好的森林音乐厅,爵士、童声、电子、钢琴等元素美妙地应和了这段跨越历史和时空对话的音乐。

  昆韵合唱《游园惊梦》和巴赫的经典合唱《荣耀》,将昆曲的一咏三叹和巴赫的恢宏大气完美呈现,同时带来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却又有机交融的感觉。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也是巴赫音乐生涯中最宏大的作品,由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组成。《玉簪记》【懒画眉】则是昆曲的代表曲目之一。著名昆曲小生钱正荣与宋昭等著名音乐人合作,伴随着昆韵舞蹈曼妙的姿影,将两者结合,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另一首用昆腔演唱的巴赫,也让全场观众大开眼界——原来昆曲还能这样唱!原来巴赫还能这样听!钢琴与昆曲跨时空对话“圣母颂”,改编自巴赫《BWV846PrcludeinC》,由中国新晋青年爵士女声胡莎莎和昆剧新秀蔡辰晨、张争耀与键盘手韩韵共同完成。

   传统和现代对话——

   把古典带到今天,并连接未来

  时至今日,巴赫的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与当代流行元素产生了跨界的碰撞并得到传播——摇摆巴赫、爵士巴赫、电子巴赫……而昆曲这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也一直没有停止它创新跨界、与时俱进的步伐,正由小众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

  昨晚,这种创新和跨界通过中德艺术家的演绎,让更多观众享受到了传统和现代碰撞产生的独特之美。两国艺术家把古典带到今天,并连接未来。

  来自德国的Rolf爵士三重奏,以一种新的节奏和层次诠释巴赫的作品。国际知名的青年钢琴家陈萨,带来改编版的《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了》和《降B大调第一号帕蒂塔·基格舞曲》,展现巴赫充满趣味的另一面。

  著名昆曲小生石小梅先生与省昆首席笛师王建农,一人一笛,在音乐台森林环抱中,上演昆曲经典唱段的空灵意境。而《梦回牡丹亭》是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根据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唱段《皂罗袍》改编而成的新乐府昆曲,编配者和演奏者都是当今著名的音乐人,演唱者刘煜则是一位昆曲新秀。著名昆曲花旦龚隐雷和新乐府乐队联袂呈现的《牡丹亭》选段【江儿水】,已经过多次演出的“检验”,昨夜再度在南京惊艳亮相……

  全场观众千言万语的赞美,可以汇聚成一句共同的感叹:“今晚,昆曲如此清新而美妙,巴赫如此时尚而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