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构筑养老机构“防火墙”

21.03.2016  16:55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住进各类专业养老机构,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和陪伴下,度过自己的晚年时光。但由于老人往往行动不便,一旦养老机构起火,将来不及逃生。因此,“火灾隐患”也成为养老机构的最大威胁之一。为此,南京市公安消防局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全市养老机构制定了“宣传在前,防消结合”的工作方法。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实施的呢? 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增强养老机构火灾应对力 3月9日,一场消防疏散演练,在鼓楼区建宁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展开。上午10点07分,中心二楼医生办公室忽然冒出浓烟。值班医生立刻拉响警报,全院在岗的医生、护士、护工、保安全部出动,有人灭火,有人引导,有人则负责使用担架转移住院病人及养老人员。就在紧张的氛围中,不到5分钟的时间,鼓楼区公安消防大队火场指挥员及方家营消防中队两辆消防车赶到现场,战士们一面帮助疏散人员,一面组织灭火排烟。至上午10点22分,现场处置完毕,无人员伤亡。 方家营消防中队指导员陈浩介绍,养老机构的灭火救援是他们工作的重点,早在之前,他们就对这里进行了多次六熟悉演练,“对周围的地形、水源、消防设施都相对熟悉,所以,能比较及时处理火灾事故。” 完善设施和预案,增强养老机构火灾防御力 当然,除了消防中队的熟悉和演练,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和机构自身的消防意识以及消防设施情况密不可分。据了解,鼓楼区建宁老年康复护理中心是集社区医院、康复、养老于一身的社区卫生机构。目前有150名老人生活于此,他们平均年龄78岁,年纪最大的102岁,有6位专职医生,28名护士以及36名护工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和健康。 康复护理中心总务科科长邬劲涛介绍,为了保证这些老人的安全,中心购置了大量的消防器材,“每间房都有喷淋、报警系统,每层楼都经过消防验收后才投入使用,另外,灭火器的数量和更新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那么,遇到火灾,老人如何逃生呢?邬劲涛介绍,抢救病人,上报,关门,灭火是他们中心制定的“灭火疏散四步骤”,“这四个步骤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值班人员,包括后勤的值班人员都必须要达到的。”此外,中心还对每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职能分工,“比如说,一旦起火,有人灭火,有人疏散,有人引导等等,都有详细的计划。” 宣传、检查,消灭隐患减少养老机构的火灾发生率 鼓楼区公安消防大队助理工程师徐京宁介绍,对于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南京市采取宣传为重,防消结合的工作方法。因此,早在中心筹建之初,消防监督人员就参与其中,对医院的消防疏散通道设计、房间布置以及人员安排提出建议。此外,大队坚持每个季度进行消防检查和安全宣讲,争取将火灾扼杀在隐患状态。 当然,目前南京市的养老机构多达300余家,软硬件设施参差不齐,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也不均衡。那么,养老院普遍存在哪些火灾隐患?又应该如何改善呢?徐京宁认为,用火、用电、床上抽烟仍然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冬天我们房间里的电炉、热得快,是明令禁止使用的,夏天到了,你可以开空调,可以使用驱蚊水,但你不能点蚊香,这容易产生火灾诱因。” 此外,徐京宁还提醒,老年公寓的管理者应该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灭火器等设施是否已经过期、消防通道是否放有杂物等。而且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灭火及疏散的教育,一旦有火灾发生,应能够及时安排老人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