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南京解放70周年】重走渡江路,看70载壮丽画卷
重走渡江路,看70载壮丽画卷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国民党江防,于4月23日解放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019年4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组织6个采访组,分赴江西、安徽以及江苏南京、镇江、泰州、无锡实地重访,忆当年战役宏阔,看70载壮丽画卷。
渡江战役大事记
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成立
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4月20日北平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4月22日国民党江阴要塞守军起义
4月23日国民党南京政府垮台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
5月3日杭州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6月2日崇明岛解放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弘扬渡江精神决胜全面小康
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为之浴血奋战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取得历史性胜利,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意义。
南京的胜利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从此焕然一新。渡江战役暨南京解放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精心组织、运筹帷幄的结果,再次证明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南京的胜利解放,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胜利。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人民意愿,才得到百姓发自内心的坚定支持,最终以小赢大,以弱胜强。南京的胜利解放说明,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南京的胜利解放,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发扬英勇奋战的作风,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突破国民党海陆空三军联合固守的千里江防,不畏长江天险,不怕流血牺牲,所向披靡,直下钟山,写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的光辉一页。
南京的胜利解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民解放军渡江后,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电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如椽巨笔气势恢弘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事件。听闻南京胜利解放,毛泽东同志难掩激动,诗兴大发,慨然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诗句,并告诫全党全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今非昔比。今日之南京远非往日之南京。今天,江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铿锵道路上。前进的道路有阳关道也有独木桥,有坦途也会有沟坎,有一个个“战役”需要我们去面对,必须大力弘扬渡江精神,时刻保持奋斗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昨天昭示今天,历史告诉未来。决胜全面小康,我们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不断铸就全面小康建设的坚强堡垒;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任何时候都把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必须永葆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振士气,昂扬向上,攻坚克难,拿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纪念渡江战役暨南京解放70周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重走渡江路”采访感言
历时17天,行程4000公里,六路记者分赴渡江战役沿线3省8市,拜访120位采访对象……
彭泽棉船渡口,70年前解放军从这里拉开解放江西的序幕。而今,这里的人民继承和发扬“渡江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华报业全媒体江西采访组
从战役指挥中枢始发,过巢湖练兵旧址,与“渡江第一船”同渡大江,安徽组经历微缩的战役各阶段,与“今胜昔”同频共振,对“换人间”感同身受。
——新华报业全媒体安徽采访组
作为新时代青年,“重走渡江路”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回顾的是历史,立足的是现实,未来,我们要牢记“渡江精神”,坚守初心,继续奋斗!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采访组
再访历史现场,重温初心与使命。重走不仅是回望过去,更为了面向未来,“重走渡江路”让我们更有力量砥砺前行。
——新华报业全媒体镇江采访组
“海军诞生地,渡江英雄城”。如今,红色基因已熔铸成这片热土生生不息的城市精神,引领着泰州儿女飞驰在“大泰州”向“强泰州”跨越的征途中。
——新华报业全媒体泰州采访组
循着英雄的足迹,踏上媒体融合的“练兵场”,用脚步丈量历史长度,用笔端感知时代温度。重走渡江路,我们再出发!
——新华报业全媒体江阴采访组
南京:兵临城下,里应外合创新城市解放方式
南京:奏响新中国成立序曲
参加渡江战役的老战士徐法全(左)、王刚(中)和新华老报人欢聚一堂。
1949年4月23日晚上9点多,“京电号”小火轮运载着解放军指战员,在民国首都电厂的卸煤码头登陆,直取南京城。三野八兵团第35军指战员将红旗插上“总统府”,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继“北平方式”“天津方式”和“绥远方式”后,里应外合的“南京方式”,为随后解放上海、武汉、贵阳等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0年前的钟山风雨,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序曲;70年后,拥江发展的南京,正从光荣的历史中汲取能量,矢志为未来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三重身份”的南京,正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定位为愿景,只争朝夕,加速奔跑。
南京:里应外合,六朝古都迎新生
南京浦口区凤凰山公园,修葺一新的凤凰阁
南京游府西街民国首都电话局旧址
南京复成新村10号
解放军在这里登陆进入南京
扫描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一声浑厚悠长的鸣笛后,从浦口驶来的渡轮在南京中山码头缓缓靠岸。一墙之隔的原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游人悠闲踱步,欣赏江景。
70年前的4月23日晚,“京电号”小火轮运送的解放军指战员,正是从这里登陆,迅速穿过挹江门,直取南京城。三野八兵团第35军的战士将红旗插上“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崩溃。
从第一船将士上岸到南京解放,虽然只用了不到12个小时,然而整个过程如缓缓流淌的大江,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为了留下一座完整的六朝古都,人民军队以大兵压境之势,迫使国民党军队仓皇弃城逃跑。同时,秘密战线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生产资源,为解放军顺利接管南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别于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和平谈判的“北平方式”、暂时保留有待日后改编的“绥远方式”,里应外合的“南京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也为随后解放上海、武汉、贵阳等大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激战,在南京北大门打响
南京浦口区凤凰山公园,修葺一新的凤凰阁庄严巍峨,从高处向南远眺,一江之隔的主城尽收眼底。广场的树荫下,“三浦战役暨解放江浦主战场旧址”雕塑一个月前刚刚揭幕,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1949年4月20日晚9时,人民解放军第35军103师对县城发起总攻,主攻连在凤凰山东北角多次用重炮、炸药包轰炸城墙,无果,改云梯登城……
1949年初春,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直抵长江北岸。关于如何攻占南京,中央军委曾几易作战计划。经缜密考虑,为保护六朝古都,决定放弃“炮轰南京”,改由第35军在南京正北面担任佯攻,而主攻南京的任务,则由从镇江以东渡江的第八兵团、芜湖以西渡江的第九兵团相关部队来担任,利用南京处于长江内弯曲处的地理环境,向南京南面实行钳形攻击。
当时,刚满18周岁的解放军战士徐法全,打完淮海战役后就被调到35军,执行侦察任务。顺利过江,首先要打开江浦、浦口和浦镇构成的南京“北大门”,这里是唯一尚在国民党军队手中的长江防线北岸据点。“当渡江战役总前委把进攻‘三浦’和夺占南京的任务交给35军时,全军官兵欢呼雀跃。”虽然战斗已经过去了70年,但在徐法全老人的脑海里,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0日,在北平举行的国共和平谈判破裂。1000公里外的长江北岸,三浦战役于当天下午打响,解放军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江浦县城。原江浦县党史办主任赵炳荣当时年仅16岁,就住在城里。“临近的滁州已解放,当地居民都知道解放军要渡江了。1948年12月,国民党就开始做战前准备,他们在城外挖战壕,从山上砍竹子倒插在战壕外。”他回忆说,当天下午4点多,凤凰山上传来炮声,接着是密集的枪声。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枪声才稀下来,没多久,就看到有部队进来,袖子上绑着红布,大人们都说是解放军。
三浦战役从1949年4月20日下午一直激战到22日早晨,其中攻打江浦县城的战斗尤为激烈,35军103师连续4次攻城不下后,分几路同时突破,牺牲250多人、伤400多人。徐法全回忆说,一路上,满地都是死掉的马匹和骡子,熊熊大火烧个不停。22日下午,得知三浦失守的汤恩伯,被迫下达总退却的命令,国民党军队就此弃城南逃。
人民解放军在千里岸线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形成巨大的军事震慑,“三浦战役,扫清了解放南京外围的最后障碍。兵临城下,对南京城内的国民党守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蔡宏俊博士看来,尽管从双方兵力对比上,南京解放没有悬念。但是,拥有城防加江防,还有陆海空火力配合的南京城,易守难攻。解放军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南京主城免遭战火,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的深谋远虑和高超智慧。
尖刀,插向敌人的心脏
南京秦淮区的复成新村,曾是民国时期显赫的高级住宅区。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44栋小洋房里,有一栋是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中共南京市委的秘密开会地点。复成新村10号,秘密战线的勇士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1990年,原三野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在上海与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重逢。41年前的那个夜晚,二人一北一南,为解放南京做最后准备。“幸好当年有王晏清带过江来的情报,否则我们原准备先用大炮猛轰南京许多地方,如大校场机场、中华门等,那损失就大了。”听完陈士榘的话,陈修良大笑:“你准备炮打中华门,我正好住在那里。”为配合解放军解放京沪杭地区,中共南京地下组织不失时机地争取和瓦解敌人,国民党内的大批有识之士和爱国官兵纷纷弃暗投明,时任国民政府首都警卫师师长的王晏清,正是在渡江战役打响前率部起义。
这把尖刀确实足够锋利。解放前,“总统府”的一位留守人员掌管着许多钥匙,党组织派他儿子去做工作,完好保护了档案文书及一切物资。以三轮车夫为主的人民民主保卫队,利用熟悉南京大街小巷的有利条件,传递情报,张贴标语,甚至将“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标语贴到陈立夫家的大门口。解放南京的过程中,南京地下党组织发动近2000名地下党员、4000多名南京警察及近万名群众,组成“纠察队”“巡逻队”“自卫队”“应变会”等,有效维持了城市秩序。
地下党组织的殊死战斗,有力推动了南京城顺利回到人民手中,但接是暂时的,管才是长期的。解放南京之前,中央已从豫皖苏、冀鲁豫、冀中等地抽调南下干部,组成金陵支队。南京解放后第8天,南京市委成立,当晚召开南下干部与南京地下党会师大会,会议特别强调外来干部和地下党两股力量团结的重要性,要求两方面的干部互相学习,同心同德,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人民的南京而共同奋斗。
空城,依然秩序井然
1949年4月22日,汤恩伯匆忙决定放弃南京,留下一座“空城”。
真空状态下的南京秩序井然。23日晚,当民国首都电厂的“京电号”小火轮运送解放军上岸时,工厂里依然一片忙碌。往南7公里,地处北河口的首都水厂,机器同样没有停止运转。这一晚,南京既没有停水停电,也没有交通瘫痪,更未发生重大凶杀抢劫。对于一座当时拥有96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南京解放后,渡江战役总前委这样向中央军委报告:此次南京破坏不大,房屋一般完好,各机关保护尚好,秩序尚未大乱。
原民国首都电厂,如今已被改造成遗址公园,成为南京滨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点。江边老厂房的二楼,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记录了这座工厂的前世今生。“你看,这就是我父亲,我爷爷也是电厂的工人。”“电三代”金伟指着宣传窗内的一张照片骄傲地说。照片上,“护厂运动留念”的字样清晰可见。弃城之前,国民党特务曾扬言要炸毁电厂,中共南京市委派工委委员鲁平负责首都电厂和自来水厂的护厂斗争。鲁平通过关系找到电厂厂长陆法曾,宣传党的政策,说明电厂重要性,陆法曾同意保护工厂机器设备,确保全城正常供电。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当时位于游府西街8号的首都电话局——民国时期南京的电话运转中心。解放当夜,南京通讯正常,第二天一早,地下党员李磐给电话局副局长吴清泉办公室打去电话:“我要代表共产党和你谈判,请派车来接我。”谈判很顺利,吴清泉答应留在南京,带领职工保护好机器设备。如今,这里是中国电信的营销中心。
南京解放前夕,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婉拒了宋美龄请她赴台的邀请,以南京治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身份,“静静地而又不安地等待着光明的到来”。做了22年金陵大学校长的陈裕光,当众表态“我不走,我和大家在一起”。彼时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有60人留在内地迎解放,这是人心所向。
在南京2400多年的建城史上,每一次政权更替,几乎都伴生着生灵涂炭,但唯独这一回,全城百姓欢欣鼓舞地迎接进城军队。1949年4月24日,合众社的报道这样写道:今晨南京秩序已完全恢复,大批民众一早聚集街头,等着瞻仰解放军的雄姿……成千上万的南京市民挥舞着小旗,欢迎解放军,愈到市中心,欢迎的人愈多……
冰雪消融,曙光再现,饱经风霜的六朝古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70年前的钟山风雨,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序曲;70年后,拥江发展的南京,正从光荣的历史中汲取能量,矢志为未来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盛文虎魏晓敏通讯员吴光祥摄影:余萍摄像:薛澄张浦励
一座厂和一座城的七十年
大唐南京电厂旧址(原首都电厂)
渡江胜利纪念馆“京电号”小火轮
南京栖霞区电厂路,大唐南京电厂内春意盎然,绿草鲜花将这个现代化的工厂装扮得像个公园。70年前,电厂的名字是“民国首都电厂”,坐落在下关的中山码头旁。南京解放前夕,工厂以运煤发电为由,留下“京电号”小火轮,并从浦口接回第一批渡江解放军。
“我爸爸黄纪发是船上的水手,我大伯黄兴发是船长。”大唐南京电厂的老员工黄红菊,指着办公楼大厅内的“京电号”模型介绍,1949年4月23日,6名船员连夜奋战,在江面穿梭数十趟,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
从民国首都电厂,到下关发电厂,再到大唐南京电厂,这家拥有红色基因的企业,在见证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迎来新生。如今,大唐南京电厂正从传统火力发电厂向智慧型电厂跨越转型,并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全国首家城市环保示范电厂。“电煤从储存到传送,再到燃烧发电,全过程完全封闭进行。”企业负责人骄傲地介绍,“从烟囱排放出来的白色烟雾,实际上只剩下水蒸气。”
“京电号”小火轮,目前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距离“娘家”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很近。如今,老厂已被改造成遗址公园,矗立在江边的塔吊、机器、传送带被完整保留。新修的栈道一直延伸到江面,成为南京滨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点,也是中心城市的旧城复兴范例。马路另一侧,崭新的高楼在生产厂房原址上拔地而起,洋溢着现代都市气息,南京鼓楼区将这一区域定位为现代产业的全新发展高地、市民安居生活的品质生态家园。
老下关,正逐步变成南京的“新外滩”。而在长江北岸,国家级高新区江北新区也以罕见的“南京速度”集聚创新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三大主导产业迸发出强劲动能。去年江北新区以13.1%的GDP增速,雄踞全省全市之首,成为南京当之无愧的新增长极。
站在遗址公园的栈道上向下游望去,大修后的南京长江大桥横卧江面。大桥建成前,轮渡曾是江北人民进城的唯一方式;而如今,南京已有11条过江通道,隧道、地铁、大桥一应俱全。根据规划,到2035年,南京的过江通道将会增加到28条,长江早已不是阻隔南北的天堑。
跳出明城墙,跨过秦淮河,拥抱扬子江。70年风雨兼程,拥有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三重身份”的南京,正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愿景,只争朝夕,加速奔跑。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盛文虎魏晓敏
镇江:从小城丹阳,走向解放“大上海”
泰州:人民海军,在这座“水兵母亲城”孕育诞生
江阴:风云际会,同舟共济过大江
安徽:八百里皖江竞渡,率先踏上大江南
江西:千里战线起点,见证民心向背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