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太太南京街头跌倒 骨科医生冲上前急救

01.04.2015  12:04

        听见“哎哟”一声叫喊,南京鼓楼区宁海路花店的老板和一旁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都跑了出来,只见一位老奶奶躺倒在地,神志不清。所有人都没有迟疑,立即围了上去。有的为她护起了一块安全区域,有的为她拿来了遮阳伞,而一位正在给车加油的男士,更是一边喊着“我是医生”,一边冲上前来为老人进行检查和急救。

        昨天上午,在短短半小时内,南京闹市区街头,上演了这样一幕老人跌倒、众人相助的温馨场景。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医生街头救人的事儿还真不少,这也引发市民对急救话题的关注。

        八旬老人跌倒,他喊着“我是医生”上前急救

        昨天上午11点左右,家住南京五台山附近的王奶奶一个人慢慢走在宁海路上。老人今年88岁了,昨天她随身带了几个橘子,打算趁着春暖花开“出来玩玩”,一会儿就回家吃午饭。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眩晕,让她猝不及防,一下倒在了地上。

        “哎哟。”听到这声呻吟,加油站旁花店老板潘先生赶紧探出头来看。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躺在门前的路面上,拐杖和塑料袋也掉在了地上。潘先生赶紧上前,唤了几声,老人没有回应。一旁加油站的两位工作人员也赶来帮忙,并拨打了120和110。

        见此情景,一位正在给汽车加油的30多岁男子也打开车门冲上前来,“没关系,我是医生!”他跑上前来,二话不说,跪在地上给老人做起了检查和急救,直到救护车将老人送走。这一举动让潘先生和加油站工作人员都很感动,“医者仁心。”他们感慨着,同时一直追问男子是哪所医院的医生。不过对方怎么都没肯透露,“他不停地说,只说是小事,然后就开车离开了。

        医生在救人的同时,一旁的人们也没有闲着。由于老人躺在非机动车道上,来来往往的电动车很多,细心的加油站工作人员赶紧拿来警示柱,给老人制造了一个保护区域。并帮忙引导车流。担心长时间的暴晒会更加引起老人身体的不适,潘先生又扛来花店的遮阳伞,在老人身旁举着。

        救人者是骨科医生,自称“只是举手之劳

        昨天下午,根据加油站工作人员提供的现场照片,现代快报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位好心医生。他叫贾晋辉,今年40岁,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的一位副主任医师,从医已经16年。

        “上午确实帮了一个老人,不过不是什么大事。”他向记者回忆称,昨天上午11点,自己刚上完夜班开车回家,路过宁海路加油站时停车加油。准备付钱时,一位躺在加油站旁花店门前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看到老人躺在地上不动弹,身边还有几个人,他赶忙上前查看。呼吸、脉搏正常,颈部、胸腹部和臀部也没有明显损伤。由于老人身体背部着地,贾晋辉摸了摸老人的后脑,有一个大血包在头枕部位,他初步断定是颅脑损伤。担心地上凉气过重,贾晋辉找来衣物垫在老人头下。

        “一开始老人意识比较模糊,只张着嘴说不出话。”贾晋辉告诉记者,过了一会儿,老人渐渐清醒。此时,救护车还没来,老人嘴里说着要回家。担心老人有脑出血的风险,贾晋辉拦住了老人,告诉她还是去医院拍个片子看一下比较安全,并陪着老人等来了救护车。

        “只是举手之劳,”他再次向现代快报记者强调说,“遇到类似情况,所有医务工作者都会这么做的。

        获救者家属:多亏这么多好心人,太感谢了

        在鼓楼医院急救大厅,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被120救护车送来的王奶奶。此时,老人精神已经恢复了许多,但已然不记得早上发生了什么。“我就是出来玩玩的。”她说。因为年纪大了,老人没法准确说出自己家的地址和儿女的电话,身上也没有带任何证件,记者询问了半天,只知道老人姓王,家住广州路附近。

        幸好在民警的联系下,一小时不到,老人的儿媳赵女士赶到了医院。“多亏有这么多好心人,太感谢了。我妈真是命大。

        赵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要不是接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她和丈夫都不知道老人出去了。“平时我都在家陪着她,如果她出门,我们也会跟着。但这两天我正好有事,今天早上9点出门了,给她做好了午饭在家,中午热一热就行了,以为没什么问题。”赵女士坦言,这两年,老人家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但她也不好把老人反锁在家里,只能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一个人出门,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医生指出,王奶奶可能是先晕再跌的,根据CT显示,晕倒的原因可能是轻微脑梗。“老人的脑细胞出现大规模坏死,所以偶尔会出现大脑缺氧现象,对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来说,这种情况不罕见。万幸的是没有脑出血,也没有骨折。”他建议赵女士带着王奶奶再去相关科室做详细检查。

        这让赵女士稍微放下心来,她满怀感激地表示,去年冬天,一次老人一个人出门,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当时,她正一个人从五台山的一个坡子上往下走,突然刹不住脚,一下跌倒,造成左胳膊骨折,幸亏被好心市民看见,送到了医院。“南京真的无愧其博爱之名,好人太多了!”她表示,会再和几位好心人联系,好好感谢他们。

        每个人都应掌握一点急救常识

        实际上,医生在街头救人的场景并不少见。现代快报有过多次类似的报道,无论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是南京市胸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众多医生、护士,都在路遇突发急症时拼尽全力,以医者仁爱之心救死扶伤。当然,在这背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国内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2%

        近日,中央电视台一条《中国医生美国救人》的新闻引起了热议,网友纷纷转载点赞并夸其为“中国好医生”。唐医生在美国救人之所以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与国内持续几年的“老人倒地扶不扶”议题不无关系。在这背后,是整个社会以及公众在急救知识和理念方面的缺失。蓝天救援队队长、南医大二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晋说,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几乎一个家庭就有一人可以完成自救互救。而目前中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2%,甚至不能保证非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100%都会急救,全民普及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在公共场所设置急救设备

        除了提高公众的急救常识,公共场所安装急救设备,也应尽快提上日程。最新的美国版急救指南要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除了立即采用心肺复苏外,除颤仪应该尽快使用。吴晋说,美国等国家,公共场所普遍安装了除颤仪。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有的甚至间隔两三百米,就有一部除颤仪,不仅有明显标示,还有详细图解教人使用。

        江苏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部负责人聂城告诉记者,江苏公共场所安装除颤仪,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国内也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的个别公共场所,安装了这种设备。“去年,曾经有公益组织向红十字会组织捐赠了1000台除颤仪,用于安装在公共场所,可惜,江苏后来没有争取到这批除颤仪。”聂城说。

        普通市民

        也能轻松操作除颤仪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除颤仪操作非常简便,非医务人员也可以在语音提示下使用,无需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打开仪器,根据语音提示操作,粘贴电极片、插入插座、按动放电按钮,简单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加除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