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京行政区划史:为啥有11个区?怎么划分的?

16.12.2016  16:06

  鼓楼、玄武、江宁……现在南京人叫惯了的地方,近百年前却不是这个格局。12月15日,南京市地名办举行《南京市行政区划史》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1927年南京建市以来,南京的行政区划,经历了民国时期、日伪统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大阶段。其中南京市的范围由小变大,六合、高淳、溧水先后划归南京。南京的称呼也经历了由江宁府、南京府、首都市、南京特别市、南京等变迁。

   1927年首建市制改江宁县为南京市

  “南京”之名始于明洪武元年,朱元璋诏以金陵、大梁(现在的开封)为南、北两京,南京正式得名。南京市又简称“”,是因为历代多次为江宁府驻地得名。1927年4月,当时政府改江宁县为南京市,南京由此成为市一级政区。

  文史专家卢海鸣博士介绍,历史上,南京的叫法曾多达70个。比如,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金陵、建康、建邺等。他介绍,其中也有部分是贬低南京的叫法。比如归化和秣陵。归化是唐高祖将当时的江宁县改为归化县,有归顺化从的意义。而秣陵,“”是养马的地方,意味着南京是当时的养马场,也有贬义。

  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4月24日成立南京市政厅,6月1日改为南京市政府,命名为南京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南京市”这个称呼首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