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能见度"35公里+"!连续大风吹出水晶天!

15.02.2016  22:39

  交汇点讯 谁说蓝色象征忧郁?“蓝京人”(南京人)心情和天气一样美美哒。连续两天的西北气流,把清冷的空气源源不断送来南京,刷出了-2.5℃的低温,还有超过35公里的水晶天!未来几天,南京开始升温回暖,天气继续晴好。

   能见度到底有多高?超过35公里观测仪极限!

  连续刮了几天偏北大风,到昨天白天,南京的上空已经是一碧如洗,蓝得“不要不要的”。“蔚蓝”、“蔚蓝”都不足以形容天蓝的程度,从某些角度仰望,天空呈现出宝石般的莹莹光彩。有这么美好的天气,哪怕风还很大,天还很冷,大家都忙着抬头拍照上传微信——您的朋友圈也蓝屏了吧?

  今天一早,南京的能见度就不同凡响——南京气象部门和交管部门联合监测发现,当日06时全市能见度14~20公里,预计未来12小时能见度为15~3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且不说有霾的时候南京能见度只有2~3公里,就是晴好的夏季早晨,能见度有时也只有6~7公里。2月的有这么好的能见度,不算罕见,但着实少见。

  截至今天下午4点,南京气象部门监测发现,基准观测站测到了当日“35公里+”的最佳能见度!

  什么叫“35公里+”?因为能见度观测仪的测量上限就是35公里,实际能见度比这个数字还要高!

  35公里是什么概念?记者在电子地图上用测距工具计算,几乎等于从北面的燕子矶到到南部江宁区秣陵镇附近,或从新街口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直线距离。

南京能见度35公里

南京能见度35公里

   连续大风全托冷空气和阳光的福

  南京之所以秒变“蓝京”,全靠连续刮了三天的偏北大风。从正月初六晚些时候开始,冷空气就携北风呼啸而来,轰轰轰地穿城而过,声势骇人。市区的楼高路窄,所以还会形成峡管效应,风力可以突然增强到7级甚至更高。然而连续的大风也给城市做了“深度保洁”,驱灰除霾,能见度超高,空气质量也超好。

  南京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大风之所以能刮上几天,主要是西北气流送来的北方冷空气,也就是偏北大风,另一方面,阳光出来后的升温不均,可以形成区域间的气压差,高压区域的空气向低压区冲击,也容易形成白天持续的风。

  据了解,除了南京,这两天江苏全省多地都在经历大风天气,沿海地区还测到了7~8级的大风。

   能见度是怎么监测出来的?

能见度自动检测仪 资料图

  能见度35公里,其实是个理论数值,因为地理特性和人类本身目力所限,实际上看不到那么远,能见度超过30公里后,基本上只是做一个晴好程度,空气清澈程度的数字参考。

  气象部门的能见度观测,分为人工目测观测和自动设备观测。人工观测是观测员在一天中的几个特定时刻,利用目测不同距离目标物的清晰程度来判别能见度值。记者就曾在南京江宁的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看到一张挂图,图上以观测站为中心,画着不同目标物(工厂烟囱、建筑物、山丘等)的距离,便于观测员估测能见度。

  自动设备观测是利用光学设备对大气的特定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并计算得出能见度值,这种机器叫能见度检测仪。目前除了位于江宁的南京国家级气候观象站,各区还分布着100多个自动气象站,其中有的气象站就带有能见度自动监测功能。

  据了解,南京地区的能见度监测已经全面实现自动化,监测数据分分钟实时上传,并且与交通、环保等部门共享,给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交汇点记者 王晟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