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胡家花园将开放 第二代主人是成功“煤老板”
近日,有报道,城南的胡家花园(愚园)即将开放,这使得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座几乎被遗忘的“金陵狮子林”。
愚园(胡家花园)历史悠久,除其创建人胡恩燮外,另一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就是第二代主人——胡光国。他的传奇人生,坊间鲜有传闻。
筑堤修桥 建矿采煤
胡光国,字碧澂,晚号灌叟,别号竹怀居士,江宁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正月二十九日生。
胡光国本来姓王,咸丰三年(1853)冬,他及其母被胡恩燮从太平军占领的南京城救出。胡恩燮因无子嗣,遂将“器宇昂然,宽和敦厚”的胡光国收为嗣子。
胡光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覆灭,胡光国感到“废学已久”,便与弟弟胡焕文考入南京凤池书院。书院院长倪豹岑夸他“文赋诗字皆有可造”。可惜的是,胡光国因“亟谋禄养”,未能卒业。
不久,胡光国由小吏升至“盐运判,加四品衔”,他曾在邗江“监修万寿宫、御碑亭、盐义仓、小金山各工程”。他受程敬之委派,在邵伯修筑大堤。他还负责修建扬子圩、平山堂外“小金山”以及万寿桥等桥梁三十三座。胡光国还筹办南京附近大黄洲的垦荒。
光绪八年(1882)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决定在徐州利国驿办矿,任命胡光国协助胡恩燮“提调矿务”。光绪十年秋,胡恩燮忧劳成疾,遂提请让胡光国主持矿务。胡光国将矿务局迁往徐州青山泉,开煤井12座,产煤达四五十吨,开启了一个百年煤矿——青山泉矿的历史。
胡光国在徐州经营煤矿十分成功,是当时有名的实业家。在《徐州煤矿史》中,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余明侠教授这样评价胡光国:在徐州近代化煤矿的三十年中,胡碧澂(光国)经营了二十年。“他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煤矿实业家了”。
营建愚园 蔚为大观
愚园成为金陵的著名私家宅园,名冠南京,与胡光国一生的辛劳是分不开的。
同治二年(1863)胡恩燮看中“凤凰台西隙地”,但多年寻找“隙地”主人,均无结果。胡光国经过数年四处询问,终于在同治十三年(1874)访查得知这块地系地方公益事业机构“崇善堂”所有。胡恩燮及其兄弟最终买了下来。
胡光国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愚园建“孺慕亭”,“以誌思亲之意”。在其咏“孺慕亭”的诗中表白:“五十思亲孺慕深,春晖寸草感难禁。白云缱绻青山色,皓首年华赤子心。”
民国初年,辫子军张勋的部队盘踞愚园;园林被“摧残毁坏,无复旧观”。民国四年(1915)局势逐渐安定,在上海避难的胡光国回到南京,将宅园“重加修葺”,“添筑亭馆”、“引流种树”,并扩地十余亩。
同年夏天,他又“拓园墙,就高阜”,在山丘之巅建怀白楼,并添爱月簃、双桂轩、瑞藤馆等景观。怀白楼与“太白诗酒流连之地”——凤凰台、瓦官寺诸名胜旧址相望,凭栏可见长江风帆、牛首烟岚、通济门楼、钟山叠翠、庐龙狮岭等景致,这里“登览之胜,乃斯园之冠”。
胡光国并非胡恩燮亲生,他对生父情浓意深。胡光国刻意在愚园“栖云阁”楼上辟出“密室”,内悬生父王一山的遗像,平时不轻易开启,更不容亲友上楼进入。
胡光国别具会心,在“水石居”内的角门处“自题‘留有余步’”。“入其室门后又有一联曰:退藏于密,独善其身。”他将此处作为密室,供自己平时休息用。在正厅“铭泽堂”西,胡光国将一室作为与其弟唱和处,命名为“晚晴轩”。
整理撰述 著作等身
胡恩燮晚年缠绵病榻时,胡光国就着手整理、编辑他的“述作”。光绪二十年(1894)胡光国在胡恩燮去世后两年就编撰出版了《白下愚园集》。
民国九年(1920),胡光国在亲友帮助下,编辑出版了《白下愚园续集》。该书收有张之洞等“一百数十余人古近体诗,凡一千数百首”。书中辑录的诗作不只是吟风弄月,“诗之道亦大且远矣”,“佳者颇能发抒性情”,“或言近而指远,或词婉而多风”。文集由当时的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郑孝胥署检。
民国三年(1914),胡光国将自己与他人的唱和之作辑录成《喜闻过斋诗(集)》,仍由郑孝胥题写书名。
民国九年(1920)胡光国编辑成《愚园诗话》。该书“虽曰就诗立话,因话存诗,而其志则仍在存人已也”。
胡光国还仿照其父胡恩燮《患难一家言》体例,于民国十四年(1925),写就《灌叟撮记》,概述其生平际遇,着重记述其经办徐州煤矿及两淮盐运的经历。
余明侠教授指出《灌叟撮记》最有史料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庆柏认为,愚园的有关文集“亦可作为南京史料看”。
胡光国80高寿这年,他自撰自书“愚园养生池记”,并勒石成碑。
民国十八年(1929)12月17日大雪纷飞,胡光国逝世,享年85岁。其丧事极为隆重豪华。发丧时愚园正门的大门全部敞开,仪仗队旌幡蔽日,排列城南数条街巷。陶起鸣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