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落子下半年“先手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增速稳居全省和东部GDP超万亿元城市首位。打开南京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亮点频现,振奋人心。
开好局、起好步,是因今年以来,南京深挖区域潜力,激活创新动能,加速产业转型,全市各板块你追我赶,呈现“春色满园”的发展格局,跑出令人艳羡的“南京速度”。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9刚进入下半场,南京吹响奋楫争先“集结号”。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举旗定向,要求各级各部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落实“六稳”工作要求,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全力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7月26日起,南京各区相继召开区委全会。贯彻落实省、市全会精神,对表创新发展、产业地标、城市硅巷、营商环境等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各区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纷纷拿出具体举措,铿锵落子开局下半年的“先手棋”。
做好创新周“后半篇”文章
【新闻镜头】 企业家有需求,创新家来“揭榜”!7月18日,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江苏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在南京市江宁区科技创新中心启动。作为“南京创新周”的延续,挑战赛从7月延续至12月,将围绕江宁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6个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广泛征集200项企业有效需求,通过挑战赛“揭榜比拼”的方式,广泛对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和关键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总结上半年工作,南京市委全会报告重点强调“成功举办首届南京创新周”。部署下半年工作,市委全会明确“抓牢创新名城建设”,重点抓好“六件事”的首要一条就是“做好创新周后半篇文章”。报告强调,一方面按照“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促进创新周成果的落地转化。另一方面趁热打铁,放大创新周综合效应,深入推进生根出访,面向更多国家和地区集聚创新资源。
围绕做好“后半篇”,南京各区全会展开落实部署。雨花台区委全会提出“持续放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示范作用,发挥中国云计算创业投资服务联盟品牌优势”,抓牢做实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浦口区委全会提出:保持上半年的创新氛围,借力创新顾问、国际合作平台等资源,确保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招商推介等活动“层级不降、规模不减、热度不退”;溧水区委全会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规模企业等培育计划,加强与丹麦、德国等“生根”国家创新合作,让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资源为我所用,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鼓楼区委全会响亮提出,把科教势能转化为科创动能,打造创新主体“最佳目的港”,努力建设“创新名城引领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数量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是否强大的主要指标之一。抓高企的培育增长既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也是江宁区抓创新发展的最主要内容。”江宁区副区长董涵说,科技型企业如同一株小苗,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甚至成长为参天大树,有其自身的基因因素,也需要土壤、阳光、雨露、肥料供养,还要有好的园丁养护。南京市委连续两年“一号文”都下发了一系列创新发展政策,从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最新、最好”之一。政府的任务就是把好政策宣传落实到位,送到企业、机构及各创新主体手中,加快推动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升规”。根据《“2019年南京创新周”江宁区工作实施方案》,江宁将实现各级各类创新活动贯穿全年,把“创新周”活动升级为“创新年”。
夯实产业地标“四梁八柱”
【新闻镜头】 6月28日,江北新区出台集成电路“定制版”人才新政,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将享受个税九成奖补,这意味着,江北新区要额外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发“福利”。近日,芯片企业楚航科技将总部迁入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这家专注77GHz毫米波车载雷达系统技术开发和商业应用的企业,创始于德国,回到国内后迅速成长,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企业的上升期,选择将总部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这是对一个地区产业生态的肯定。作为南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核心板块,江北新区从项目投资、发展成长、科技创新、人才引培、金融税收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特别重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扶持,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的扶持政策。
聚焦“芯片之城”建设,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短时间内,释放了极大的“爆发力”。2019年1-5月份,新区直管区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9%,6月份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预计超85%。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区从产业空白到集聚超200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及成品测试、配套材料与设备、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芯片之城”已初具雏形。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江北新区直管区将瞄准“全球智能设计中心”,在芯片设计等高端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打造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迈向更高层次。
根据南京市委全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南京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1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1%,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地标快速成长。下半年,南京要全面实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
拔高产业地标,南京各区“跑步前进”。雨花台区提出,要编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产业规划,进一步壮大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产业规模;溧水区提出,要加快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临空两大千亿级产业地标,今年确保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浦口区提出,要切实加速产业地标崛起,加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引进,推动紫光半导体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丝兰湖邻里荟等高端功能配套,加快形成产业地标的同时,推动形成空间地标。
疏通城市“硅巷”创新经脉
【新闻镜头】 7月26日晚,珠江路上依然热浪滚滚,现代感十足的INNO未来城内,一场主题为“直击路演痛点”的讲座,吸引了数十个创业团队前来聆听。氤氲的咖啡香里,导师与团队围绕“演讲如何直抵投资人内心”进行深刻交流,时针指向晚上九点,所有人依然意犹未尽……曾经闲置了3年的未来城,差点被改造成美食街,如今,这里是玄武城市硅巷建设的标杆。
从2018年12月南京首次将“硅巷”概念引入到高新园区建设,到2019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硅巷”经济,打造城市“硅巷”,再到今年2月南京市委主要领导围绕“硅巷”发表的署名文章,明确城市硅巷是创新载体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城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玄武、秦淮、鼓楼三大主城区迅速切换到“硅巷模式”。上半年,主城三区结合区域实际,相继出台城市硅巷建设“三年方案”,打破院墙隔阂、融通区内外资源,让创新重回主城。
“以INNO未来城为标杆引领,珠江路将深挖创新创业基因,聚焦载体盘整、产业引导、招强引新、政策扶持等八个方面工作,加速珠江路由创业大街向城市硅巷转型。”玄武区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兵介绍,上半年,珠江路已建成4.6万平方米“硅巷”并投入运营,未来城A座、雄狮国际、太平洋安防市场等低效载体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玄武区委全会提出:珠江路城市“硅巷”要突出“无边界”“非字型”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众创空间,落户一批设计大师工作室,推动创新空间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
秦淮区委全会报告显示,目前该区已建成运营硅巷展厅和创业茶社,有序推进“创新广场”、航空发展大楼等载体建设,“一城一谷一带一片”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5月11日,秦淮区召开秦淮硅巷创新发展大会,九大重点产业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投资额总计149亿元。其中OPPO南京研发总部项目签约投资额50亿元,中航金城集团国家级无人机产业基地签约投资额10亿元。
1月25日,旗下拥有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多款知名产品的字节跳动,将研发中心落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根据鼓楼区硅巷建设规划,今年该区将整合以南京大学、十四所为代表的17家高校院所载体资源,以北京西路为核心轴,实施南大老校区相关载体改造工程,培育打造以软件为核心的环南大知识经济集群;以新模范马路为产业轴,推进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十四所453地块等老校区、老所区升级改造,协作共建特色园区集群。同时,鼓楼还将通过政策引导,撬动社会力量,推动已经梳理出的16个社会载体提档升级,确保年底保质保量完成20万方硅巷建设目标。
南京的城市硅巷建设,起步即是冲刺,开篇就掀高潮。市委全会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南京共建成16万平方米“硅巷”并投入运营,全年要高质量完成60万平方米“硅巷”建设任务,围绕主导产业方向,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集聚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有效激活老城空间的创新动力。
升级营商环境政策2.0版
【新闻镜头】 “110路公交车确定在新城科技园增加4个站点,以后我们上下班方便多了!”近日,110路公交车下半年即将开通的消息让南京魔盒科技的员工颇为兴奋。上月初,建邺区沙洲街道分管领导走访魔盒科技,企业提出公司距离地铁站较远,希望开通至园区的公交车,街道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园区负责人当场面对面建立“帮帮群”。6月14日,建邺区召开专题会,公交集团、交警四大队、街道、园区等6个部门共同会商协调,确定为新城科技园增加公交站点。7月初,110路公交车的4个站台就已开始动工,下半年即将投入使用。
建立政商“帮帮群”,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是建邺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的创新做法。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建邺区委全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区园区、街道、部门共走访企业3880户,在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大部分已由部门、街道等自行解决。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导牵头建立“帮帮群”,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
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去年9月,南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大会,重磅发布《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等10个重点事项以及1个全程兜底服务,每一条都是企业最关注、政府要解决的问题。去年11月,南京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市领导邀民企“上座”,送政策“上门”,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30条意见号准民企“痛点”,释放了1500亿元的“政策大礼包”。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优。南京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研究制定营商环境2.0版。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南京工作的“关键词”。
南京各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新作为层出不穷。南京市栖霞区近日公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15条》,提出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最佳区”;溧水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1230”改革承诺和工程建设项目“753”审批制度改革;玄武区以实施“宁满意”工程为重点,正着力打造“满意玄武”服务品牌;建邺区出台全省首个区级《规范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为政商交往“立规明矩”,对“亲清”尺度展开探索……
“区域竞争过去拼政策、拼资源、拼减税让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需要拼服务、拼信用、拼持久吸引力。企业更看重的是一个地方政府审批是否高效、开展业务是否便捷、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否到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否及时有效等‘软条件’。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南京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盛文虎 鹿 琳 王世停 许雯斐)
来源: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