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古前置”令古都千年时光重现人前
中新网南京6月25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彭菲)西周的陶土石器、宋代的白瓷水晶、明代的琉璃金砖……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南京六朝博物馆内开启的“城市记忆拾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通过线上线下“双展”的方式,展出了近年来该市实施“考古前置”后,挽救的部分千年瑰宝。这批在推土机到达前“出土重生”的零光片羽,再现了层层叠叠的城池遗迹,绽放了穿越时光的古都之美。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文物年代跨度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历史演变。 展览方供图“以婴戏、花卉、动物为主题的瓷枕,古朴的陶土制锅、碗、瓢、盆和铜镜,素雅低调的金钗银饰,有别于过去我们发现的贵重宝物,这些都是几千年间江南地区普通人家的家居用品和墓葬用品。”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说,过去,只有达到一定等级的大型遗址或者罕见的、高等级墓地才会被保护下来,等到考古队的挖掘研究,“正是由于近年来南京市实施了‘考古前置’原则,考古钻探发掘工作在土地使用权转让之前开展,让很多过去看不到的珍贵文物和遗址提前得到保护,重见天日,帮助我们更完整地勾画出千年前的历史全貌。”
端午小长假期间,南京六朝博物馆内的“城市记忆拾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了“双展”。 展览方供图据了解,本次展览是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2019年开展的30多个考古发掘项目中,遴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考古项目及其出土的200余件文物。
“这些考古项目,在年代跨度上,基本涵盖从西周到明清各个年代,时代特征明显,具有一定代表性;在遗迹类型上,有墓葬、窑址、道路、城址等,集中反映出南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面貌;在出土器物种类上,有陶器、瓷器、铜器等,艺术价值较高,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和物质文化的面貌。”马涛介绍。
比如,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的西街遗址项目,从该地块不仅发现了西周时期环壕、南朝道路,还有宋代房基等主要遗迹,出土了各朝各代陶、瓷、石、金属及骨角质地小件器物千余件,陶瓷、砖瓦等各类遗物标本上万件。
一批精美文物重现人前。 展览方供图据考古专家介绍,这片遗址以“古今叠压”的方式反映了南京城市的变迁,非常少见。这里的地下很可能藏着“最古老的南京城”,也就是《金陵图经》所记载的,公元前473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筑造的“越城”,这座早已消失的、传说中的江南名城。
考古前置也让考古研究部门得以有足够时间全方位、系统性地对重要历史地块进行“筛子式”梳理。
据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考古部主任龚巨平介绍,比如海内外都高度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南区,从2017年至2019年,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目前,不仅整理出了明代大报恩寺遗址的大部分,还在地层中发现了叠压的六朝和宋代的墓葬、房屋基址、道路等遗迹,对了解该片区历经的沧桑变幻很有意义。”
展方精选了一批各个时期普通阶层的生活日常用品展出,可谓充满了南京六朝的市井烟火气。 展览方供图同时,经过考古专家“精耕细作”的整理,该片区出土的大批珍贵皇家寺庙“部件”,包括装饰有龙纹的各种琉璃构件、皇室使用的“金砖”等;以及细腻精美的宋代瓷器制品,都悉数重现人前。
“本次展览之所以定义为‘城市记忆拾贝’,是因为这些文物的年代跨度反映了南京的历史变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记忆载体,是人们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见证,书写着古都南京的城市演变史。而本次展品特别之处也在于,精选了一批各个时期普通阶层的生活日常用品,可谓充满了南京六朝的市井烟火气。”马涛表示。(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