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保护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

14.07.2015  16:14
小西湖片区现状。 仇惠栋

  位于老门东街区北侧一片风貌破败的老旧居民区,历史曾是东晋贵族居住区域。对于这块名为小西湖片区的老城南风貌区将会如何保护,南京市规划局联合秦淮区政府开始了一项全新的尝试,邀请在宁三所高校规划建筑专业的志愿者,用两个月的时间走家串户去调研,与原住民一起商谈如何修缮这一片区。

  小西湖片区位于门东地区,是南京总体规划确定的22片历史风貌区之一的大油坊历史风貌区,规划范围北临小油坊巷、小西湖小学,东至箍桶巷,南抵马道街,西至大油坊巷,规划用地面积约4.69公顷。根据《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小西湖片区为传统居住区及传统文化展示片区,规划用地性质为历史风貌保护用地(混合型用地)。风貌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其中有两处是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沈万三故居和傅尧成故居,区级文保单位是马道街45号古建筑。目前,风貌区的环境和建筑虽然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空间格局,但是这一片区环境较差,公共配套设施缺乏,环境整治和更新改善迫在眉睫。

  根据计划,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三所高校的规划志愿者们将针对现状产权关系,居民构成,原住民比例,建筑功能、质量,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条件,历史文化资源等各类要素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策划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改善环境及卫生条件,赋予地段内历史文化展示及利用功能,提出分层次、分阶段、强制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的推进实施方案,三所院校各自组成两个规划设计小组,这一活动为期两个月,9月份将完成方案成果,届时将选取各个小组的亮点进行后期深化设计,优秀设计者还将获得后续项目的实施规划设计的优先权。

  老城南的保护和复兴不仅牵动着原住民的神经,也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热议,南京市规划局叶斌局长表示,希望通过小西湖片区的规划研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一起探索文化传承和风貌保护、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地区活力与社区营造的新模式。希望小西湖片区能够通过政府、市民、专家、资本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建筑更新改善方式的多元化,避免大拆大建,尝试针对不同产权人的不同更新方法,实现鼓励居民自我更新,搬迁后政府统筹实施等多种方式并存。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