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百年城市史》(卫生体育卷)出版

04.11.2014  18:15

      近日,历史所张慧卿副研究员的著作《南京百年城市史·卫生体育卷》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45万字。该书是2011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与南京市档案馆组织学术力量合作研究并编纂的“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丛书13卷中第十卷,历时三年完成。

      “卫生体育卷”考察了百年来南京城市百年现代化进程中,“卫生”与“体育”两个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并带有民族复兴等政治象征意义的重大命题。

      通过百年卫生史的考察,著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卫生管理体系从无到有,分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致,政府职能开始向公共行政转变;第二,在医疗格局和医疗资源方面,民国初期的南京市以私人开业中医师为主,坐堂问诊,随着市立医疗网的逐步建立,其所承担的医疗任务逐年递增并成为全市医疗主体,但并未占绝对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基本控制了全市医疗资源,公立医院成为医疗主体,私人开业医师逐渐减少。随着新医改的进行,南京多渠道、多元化的办医格局逐渐形成;第三,经过百年的发展,南京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有技术优势的特色医疗,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肾脏病、普外科,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肝脏移植中心,南京市鼓楼医院的脊柱外科,江苏省中医院的脾胃病研究基地,南京市中医院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等;第四,在中西医两种异质医学体系的地位方面,民国时期,西医完全掌控行政话语权,中医面临极大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倡导“西医向中医学习”“中西医结合”,中医作为“国粹”得以生存和发展,南京独具特色的金陵医派得以延续和提升;第五,在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方面,南京市医疗保障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建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第六,百年来,南京市民“疾病图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生命质量大为提高,寿命逐年增加。

      通过百年体育史的考察,著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南京在发展西式体育的同时,并未完全摒弃传统体育,中国传统体育得以继承和发展;第二,经过百年发展,南京市公共场地建设成绩卓著,建成了中央体育场、五台山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经典体育建筑群;第三,全民健身运动日渐兴盛,南京市民体质监测优秀率和合格率逐年上升;第四,南京百年体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体育名人,培养出一批体育明星;第五,百年来,南京主办过数次大型运动会,这些体育盛会激发了南京市民的运动热情,改变了社会风尚,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该书依托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学术资源机构,查阅了大批原始档案、历史文献,资料详实丰富。作为江苏省重点图书规划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参与了南京学界对城市史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式的全新探讨,为推动南京城市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