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瑞鑫兰庭小区经常传出古韵曲声

05.01.2016  11:31

  原来17岁的邻家小妹是个吹埙高手

  陈昊冉正在吹埙

  陈昊冉收藏的埙

  

  陶埙(xūn)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流行。谁能想到南京一位17岁的高中女生喜欢上了它,而且还被母校南京第一中学评为吹埙达人。当陈昊冉吹奏出空灵优雅的陶埙曲调时,众多学子为之倾倒。吹埙达人是怎样炼成的?埙这一古老乐器为何能被时尚青年学生所接受?带着这些问题,交汇点记者走进南京一中高一AP班学生陈昊冉的音乐世界。

  交汇点记者王琦

  小礼物意外成就了她的兴趣

  2008年的一天,陈昊冉的妈妈逛乐器商店时,发现橱窗里摆放着一个黑褐色的陶器,里面有一些孔洞,乐器行的工作人员说这个乐器挺好吹的,可以带回去给孩子玩。就这样,当时还在读小学的陈昊冉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陶埙。

  陈昊冉回忆,刚开始拿到陶埙之后不知道怎么吹,随便一吹就会发出很低沉的声音,由于不太连贯,音色也特别古怪。可能是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陈昊冉不想放弃,就上网站了解基本的吹埙技法,同时还下载了自学教程视频,就这样她从一名初学者,逐步掌握了吹埙的技法,曲调也渐渐连贯起来。陈昊冉说,她特别佩服国内吹埙大师周子雷,一首《千年风雅》不知听了多少遍,直到她自己也能熟练吹奏这首经典曲目。

  校长亲授达人证书鼓励

  在近日南京一中举办的达人秀活动中,包括陈昊冉在内的数十位同学申请成为达人,经过自我宣讲推荐,教师甄别筛选,最终产生了47个达人名称,一中校长尤小平在这些达人证书上签名认证。学期临近结束,用个性证书代替三好学生奖状的改革,让陈昊冉这些有个性的学生脱颖而出。陈昊冉在自己的自荐材料中写到,它的曲音时而清脆嘹亮,明快悦耳;时而低沉婉转,柔美动人,带大家聆听了远古的声音。

  南京一中国际部主任黄侃介绍,AP班的学生最终都是要远赴国外求学,国外大学录取学生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这些个性化证书对他们申请国外大学有帮助。

  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当初创办AP班的初衷。办国际高中的目的是想更多地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学校很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不过陈昊冉能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学校的培养更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和吹号女孩长期合奏乐曲

  不仅在学校里,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陈昊冉也算一名音乐名人。自从陈昊冉在瑞鑫兰庭小区里练上吹埙以后,小区里面很多居民都在谈论这一特别的乐器,并称很好听。有了邻居们的鼓励之后,陈昊冉更加努力地练习,小区里面经常回荡着古韵曲声,不少居民开玩笑说,小区文化气息变浓厚了,仿佛回到了古代。

  陈昊冉告诉记者,在自己吹奏练习当中,还意外遇到一个邻居乐友,而且就住在自己楼下,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吹的是圆号,是一种西洋乐器,当两人同时练习时,大家都会按照声部进行配合,吹出中西合璧式的美妙和声,有时候是经典西洋乐曲,有时候则是流行歌曲,包括《隐形的翅膀》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一旦两人乐曲合璧时,众多邻居都会认真聆听,沉浸在音乐海洋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最近小妹妹因为学习课业等原因吹练的少了,两人才放弃了这一合作。最令人称奇的是,陈昊冉只是遇见过几次邻家小妹,两人却从未说过话,都是通过音乐语言进行交流。

  希望和竹笛男孩一起演奏名曲

  从母亲送的陶埙开始,陈昊冉对埙的理解也愈发深刻,现在她有了四个埙,有几个都是彩绘陶埙。“埙的音调和它的大小密切相关,孔越多越难吹,我现在吹的6孔的,吹12孔的就不太行了。”陈昊冉对自己的吹埙水平并不是特别满意,但苦于练习的时间比较有限,一周也很难超过半天,还有一个遗憾是邻家小妹不练了,自己少了一个乐友。不过,陈昊冉又找到了一个乐友目标,自己同学石铭萱。石铭萱从小便开始练习竹笛,已经获得十级证书,在此次学校达人秀中,还被评为竹笛使者。

  陈昊冉认为,竹笛和陶埙都是中国很古老的吹孔乐器,而埙的现代名词就是陶笛,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被称为哨笛,正是两种乐器的相通性,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以组合的方式完成乐曲演奏。她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和石铭萱一起演奏名曲。

  什么是埙

  埙是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