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云台山河决口合龙 4452名官兵鏖战36小时

30.06.2015  11:35
29日上午11:23,经过官兵一天的奋战,南京江宁云台山河决口终于给堵上了。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29日中午,决口36个小时的南京胜利河决堤合龙!当晚,该市紧急召开防汛会议。据最新统计,6月当地降雨量已达625.5毫米,接近历史极值的近1.5倍。当天,长江下关站、秦淮河、滁河水位虽已在缓慢回落,但未来一周,南京仍有降雨,特别是长江上游来水增加,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沾满泥土的手,抓着面包往嘴里送

  29日上午11时30分,南京市江宁区胜利河决口合龙,现场奋战近24小时的数千官兵欢呼起来。

  27日22时30分,云台山支流胜利河秣陵凤凰村出现约15米的堤防漫溢塌方;28日凌晨4时30分,洪水将决口撕开近30米,堤内外落差两三米,洪水倾泻而下,威胁堤后村庄、机场高速和工业园区。省军区舟桥旅、第一集团军等7支部队共4452名官兵迅速赶赴现场。

  决口处地势偏僻,路非常窄,大型机械难以到达。南京军区抗洪联合指挥部当即拍板:舟桥旅兵分两路,一路架设桥梁,一路配合第1集团军封堵决口。水流湍急,几十斤重的沙包扔下去就没了影。某旅副旅长姚小白决定:打桩并架设钢构。

  电闪雷鸣中,全身湿透的官兵们打桩、装沙包、扛沙包。28日20时,箍住决口的一道钢架合龙,但水速依然不减。数百个铁丝笼被运到现场。官兵们将沙袋先填进铁丝笼,再将铁丝笼推进决口。

  29日零点30分,舟桥旅成功架起一座长55米、宽6米、承重50吨的钢构桥。在大功率探照灯的照射下,官兵们继续奋战。凌晨3时,两台挖掘机和数台重型沙土车通过这座桥赶到现场。

  当天6时,南京军区防化团500余名官兵赶到增援。在堵口现场,官兵们都像泥人一般,穿梭在取土点和决口之间运沙袋。土中含水,每人只背半袋土,重达二三十斤。

  第一集团军战士孙浩来自安徽淮南,记者29日上午10时看见他时,他刚送完一趟沙袋,正用沾满泥土的手,抓着面包往嘴里送。刚把面包塞进嘴里,又扛起两包沙袋,他扛起的动作太大,泥浆溅到眼睛。身高一米八的孙浩每次都扛起两袋沙包,他说个子大就该多扛点。从取土的地点到决口来回大概600多米,他一上午来回20多趟。

  决口处10米左右,作业面很小,两头各只有3米宽,战士们在钢架上奋力作业,下面就是滚滚水流。在大型机械配合下,水流速度减缓,官兵们抓紧封堵。上午11点半左右,成功截流,欢呼声响彻大堤。

  这是南京最后攻破的一道险情。28日凌晨3点多,云台山河漫堤险情排除。浦口万寿河、江宁铁家圩等处险情,也已得到控制。

  “这次,政府比大水还来得快

  此次强降雨中,南京受淹最严重的住宅区是江宁藏龙御景小区和雨花台区板桥老街。

  29日下午5时,藏龙御景仍被困在水里,周边几条大道禁行。记者搭乘进小区拖私家车的大型卡车,驶过积水深过1米的道路,进入小区。有车主说,28日上午小区积水最深处有4米多,政府派了大货车和冲锋舟进来接人。一位小伙子介绍,小区停电停水,电梯也停了,还有30多个人不愿撤离。政府安排快捷酒店,他跟妻子晚上就住过去。小区所在江宁开发区和秣陵街道将食品、矿泉水、手电、蜡烛等物资,送给未撤离人员。

  27日,板桥老街整个被泡在水里,水最深处及肩。29日下午,记者来到老街看到,这里洁净、整齐,积水已退去,只有从门口晾晒的鞋、家俱和照片,才看得出这里被水淹过。

  戴基祥老人在板桥老街生活了69年,第一次看到老街发这么大的水。“这次,政府比大水还来得快!27日8点多,就有消防员、城管到街上喊:要发大水了,大家快把东西抬起来,值钱的东西收好。”他说,当天9点半,家里开始进水,消防员随后赶来,帮他送走瘫痪的丈母娘。有儿女的被儿女接走,没地方去的住到社区临时安置点,开了空调,还管饭。

  老街上,消杀队员正在喷药,工作人员说,一家都不能落下,居民家喷完了,就喷道路,被水淹过的地方,都要喷一遍药。

  28日10时,南京紧急启动全市救灾预警响应。南京市民政局救灾处王芳介绍,按《南京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街道一旦发现遭遇险情,立即疏散安置灾民,由政府免费提供吃住,并对受灾居民发放救助金。去年底,南京为全市户籍居民购买自然灾害险和民生险,这些受灾居民将会得到保险公司赔偿。

  责任到人,一把手靠前指挥

  南京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分析,此次多处河道发生险情,主要原因有:6月全市降雨量创历史记录,导致秦淮河及部分支流水位上涨过快;当月长江大通流量较多年平均高约1.2万个流量,下关水位较历年平均高0.96米,江水顶托效应明显;秦淮河泄洪能力不足,其现有泄洪能力1300个流量,按国家要求的50年一遇标准还差300多个流量。

  29日晚,南京各区县一把手和30多个部门负责人召开防汛紧急会议。该市主要领导要求把防汛责任细化到镇街、社区、村,特别是区域边界和交界处,明确责任到人,各区党政领导立即参与防汛一线,靠前指挥,加密巡查,落实防汛物资,做好抢险准备。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