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不走大兴土木盲目铺摊子的路

24.11.2014  16:21

龙虎网讯 11月21日,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提出“规划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态先行”的四条原则,为江北新区未来的建设发展立下了规矩。

规划先行

在没有看准的情况下,相关规划宁愿少做或不做

会议分析认为,今天的江北,郊区化蔓延发展和单中心集聚不均衡、产业发展布局和老百姓生活配套不均衡、新区空间特征和发展需求不均衡等问题明显,这些问题的根子在规划,都要通过规划理念的变革和突破加以解决。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顶层设计,“高起点、全覆盖”探索新区布局新模式。规划理念要从新区开发向重城市更新转变,从形态构建向重功能提升转变,从环境营造向重品质提升转变。

老城的建设要敬畏先人,新区的开发要敬畏后人。会议强调,规划是涉及今后二三十年的事,但对未来的事,我们有很多看不清、看不懂。就像十年、二十年前,我们很难想像到今天的产业格局。对看不懂的事,相关规划宁愿少做或不做,要努力做到多给后人留下赞叹和财富,而不要留下遗憾和发展的障碍。

会议明确,要在规划中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先进理念,为后人预留发展空间。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努力保证未来可持续开发需要。

改革先行

江北不在于贡献多少GDP,而是在改革创新上发挥多大先行先试作用

江北新区开发建设涉及多个主体,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很重。会议指出,体制问题是造成江北诸多发展瓶颈的根源之一。如果体制不好,效率和效益就会在内部消耗中不断丧失。因此,江北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先行,做到破除藩篱,“敢创新、求突破”释放新区发展新红利。

会议要求,凡是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都要结合江北新区实际学习借鉴;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探索;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要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再创新。

改革的力度有多大,江北新区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会议强调,要重点突出思想先行、市场先导和管理放权、机制放活“两先两放”这个主抓手,推进改革落实到位。总之,江北不在于开发建设了多少楼盘,贡献了多少GDP,而是在改革创新上发挥了多大的先行先试作用。

立法先行

未来江北要构建的第一栋永久性建筑是“法治大厦

对法治的强调是江北新区开发建设的新特征。会议指出,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立法先行,做到于法有据,“创制度、重管控”塑造新区发展新优势。未来江北首先要构建的第一栋永久性建筑是“法治大厦”。

会议指出,江北新区所要打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和行政区,而是具有国际化、法治化内涵的创新试验区。要制定一部覆盖江北新区基本制度和改革发展的“龙头”法,科学确定江北新区的法律地位,全面体现和落实江北新区的新功能、新体制、新发展的要求,通过立法管控和支持,为新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坚决摒弃只重规划设计不重制度设计的思想,对新区管理体制、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和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予以全面规范,对重要制度、重要要求、重要指标予以制度固化。立法要凸显可操作性并适度超前,最终实现新区发展有法可依、依法决策、守法建设。

会议明确,要力争在年底前形成相对成熟的新区条例文本,列入明年立法计划。

生态先行

江北新区开发建设要先开发低效用地

江北生态虽好,但能源消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占到全市的50%以上。资源环境约束将成为新区建设最具刚性的约束。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生态先行,做到绿色发展,“节约化、集约型”开拓新区建设新路径。要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循环作为最具刚性的约束条件,坚持增绿不减绿,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能耗煤耗双总量控制。要突出绿色化工及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循环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江北新区规划面积达24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区域开发强度又低,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唯一的“优先开发”区域。土地虽多,但不意味着可以放开手脚。会议指出,江北地区现有存量未用、存量闲置、存量低效等各类存量土地约4.6万亩,占全市比例接近40%。江北的开发建设必须先开发低效用地。

会议明确,要充分挖掘历史上形成的旧城区、旧厂矿、旧村镇的改造潜力,充分调动原土地使用者、市场主体和区政府、开发园区再开发的积极性,通过供地方式的创新,解决旧城改造中的拆迁困难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所有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须在2016年以前开展启动工作。

会议强调,江北的开发建设不能走大兴土木、盲目铺摊子的路,而要走一条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吴明亮

》》》》聚焦江北新区发展建设

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江北新区规划建设 确定“四个先行

11月21日,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江北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态先行,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早日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南京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详细

后青奥南京发展不可限量 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紧锣密鼓

江北发展相对滞后,交通短板是主要客观制约因素。”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一峰说,江北大道的全线通车,再加上已经和即将开通的跨江地铁,不仅缩短了江南江北的交通距离,消弭了市民南北相望的心理距离,也激活了整个江北地区的“活力密码”。作为江北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和产城融合发展,已经在加紧谋划和推进。【 详细

南京市长抛出5大难题问计专家 推动江北发展是未来重点

缪瑞林在会上透露:“当前我们正在着手推动两件事情,一是启动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二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记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即将公示,浦口片区、高新-大厂片区、雄州片区是江北新区中心城区的三大片区,即将开始全面建设。【详细】

政协委员做客龙虎网 谈“健康城市”助力江北新区建设

7月份的时候南京发布《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提出青奥会后南京将着力发展江北新区,这也是南京“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未易分析指出“健康城市”的建设理念能给江北新区建设带来三大好处。【 详细

专题:南京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开发建设

》》》》聚焦南京医疗项目建设

南京提高2015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门诊医疗待遇

南京将调整2015年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门诊医疗等相关待遇,老年居民、其他居民的筹资标准比2014年提高60元,学生儿童的筹资标准提高20元。筹资标准提高了,意味着居民医保报销待遇水平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详细

南京年底前试点“诊间结算” 最快明年全面推广

南京将试点诊间结算,患者看完病在医生诊室里就可以完成缴费。第一家试点医院是南医大二附院,最快明年可以在南京地区医院全面推广。【 详细

南京明年起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 最高比例达80%

2015年1月1日起,南京将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昨天,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开展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从中获悉,起付标准暂定为2万元,将不设最高支付限额。其中,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最高可达80%。【 详细

年底前市属医疗机构完全开放预约挂号 先在四个区试点

高淳、溧水的居民,若得了重病,每次进城看病就医,路途遥远且繁琐。在昨天举行的2014南京智慧医疗发展推介会上,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底前,高淳、溧水的医院,将与南京各大市级医院组建远程会诊中心,高淳、溧水的居民不用坐车进城,就能够享受到全市各大医院专家的联合会诊。【 详细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