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生普惠升级

27.12.2016  03:01

      南京的民生福利不只针对部分低保人群,而是全民覆盖。今年初,南京出台了《2016年重点民生工作》,其特点是:对温饱家庭“雪中送炭”,对小康家庭“釜底加薪”,对富足家庭“锦上添花”,用市委书记吴政隆的话说,就是“823万南京人,人人都有获得感,才是最大的民生”。

      让人们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张海勤是一名设计师,去年在南京安了家,“全面的生活保障与舒适的居住环境对我们这样的白领特别有吸引力”。数据显示,南京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700平方米,居民综合阅读率92.3%;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94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体活动达2000多项次,直接惠及100多万群众;每年免费为3万多名市民进行体检,市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1%以上。

      在秦淮区秦虹街道悦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岁的居民侯颂赞告诉记者,养老服务中心几乎把街道上千名老人的饮食起居全包了,“有老师带着学唱歌跳舞,中午花上几块钱就能吃上热乎丰盛的饭菜”。近年来,南京推行社会养老与入户养老,将养老院开进社区,只要年过60岁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免费服务。

      “经济在不断进步,民生工作也要及时升级。”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南京GDP为4876.08亿元,全国排名11;人均GDP5.92万元,位居全国第5,“到了这个阶段,要体现出民生普惠性。它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享有,而是全民覆盖。”

      让小康家庭有更多获得感

      “这简直像天上掉馅饼。”攥着新房钥匙,今年54岁的胡介义合不拢嘴。胡介义和妻子一直没有能力买大房子,一家人挤在小小的房子里。后来社区工作人员提醒说可以去申请保障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提交了申请并通过了审核,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三居室。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超80%,杜绝高额“择校费”,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全面实现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应保尽保,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人均收入低于3074元的家庭均可申请保障房;大力推动“医联体”,让大医院的专家进入社区医院坐堂问诊,重大疾病医药费报销80%……一桩桩民生实事,铺下了安全网。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南京对于城市建设的独到理解。这里所独有的“同进”气质使得一个个惠民政策如春笋般涌现,让小康家庭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一座追求人性化发展的都市,给人们一张梯子以便向上攀爬实现自我,又编织了一张网来保障人人都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让困难群体有尊严

      这个学期,陈小杰走进校园时多了几分自豪。他就读的紫东实验学校是南京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学校由几所农村学校合并而成,合并之初,校舍仅有几排平房。近年来,南京市重点打造新优质初中,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和名校科利华中学结了对子,师资水平大幅提升。

      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不断提升保障水平,是近年来南京民生工作的最大亮点:每年为两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和发放生活补助5000万元;将困难居民医保范围内自付部分救助比例提高至85%,取消门诊大病及住院救助封顶线,确保14.3万名最困难群众病有所医;帮助6.5万就业困难人员重新上岗,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万人次。

      浸润了烟火气、笑谈声,便捷舒适的百姓日子,才是一个城市的尊严。在南京,看不到拥挤不堪的群租房与胶囊公寓、看不到一天三顿只啃馒头的新就业大学生、看不到在集装箱与地铁站安身的农民工。

      这是南京的尊严,也是南京人“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