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办养老院半数亏损 工资、房租、人才是头疼事

19.10.2015  17:42

  交汇点讯 根据南京市物价局19日公布的民办养老机构经营成本抽样调查报告,14家接受调查的民办养老机构去年人均月缴费2696元,扣除人均月成本2443元,养老机构从每位老人身上可获利253元,按年算可达3036元。不过,总体盈利的背后是民办养老机构的苦乐不均,调查样本有7家亏损,亏损面达50%,7家盈利的水平也高低不一,低的每年盈利7万多,高的每年200多万。

  报告对14家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条分缕析”。收入方面,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构成民办养老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32%和15%,三项收入合计占比达83%。支出方面,人工薪酬是大头,占比45%,其次是管理费用,占30%,而业务成本则占25%。收支相抵,这14家民办养老机构去年共实现盈利536万元,平均每家盈利38.3万元。

  平均每家拥有43名员工的民办养老机构,“服侍”老人一年只赚这么点钱,凸显出养老产业这个今年被列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方向的朝阳产业的现实窘境。报告分析发现,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盈亏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房屋租赁费用有高有低,年租金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有的甚至无偿使用房屋。二是地势、环境、设施与服务的优劣。具有优势的入住率较高,盈利的7家入住率都在80%以上,高出平均入住率10个百分点。三是适当的收费标准。高收费不一定就盈利,只有满足不同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入住人群,才能提高入住率,摊簿成本,实现盈利。

  改变经营劣势,步入良性运转,为民办养老机构所期盼,但现实的道路却并不平坦。如,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反映,当初选址是以哪里能提供廉价房屋就在哪里办,没有统一规划,因此造成民办养老机构布点选址不合理,不少养老机构位于城郊结合部或交通不便地段,有的在居民小区内,易引发纠纷和矛盾,影响养老机构经营。再如,目前护理人员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难以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而以目前养老机构的工作性质和待遇,根本无法招揽专业服务人才。去年14家民办养老机构职工月均收入3202元,远低于南京市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

  江苏在1986年就进入到了老龄社会,比全国早13年,目前,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成。年内江苏出台的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目前,南京民办养老机构获得的扶持政策包括:新增护理型床位可获5000元~1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设补助;符合条件的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可获400元~500元标准的资助;收住南京户籍老人,按照护理类别不同,每人每月可获120元~150元的护理补贴;养老机构用水、电、气、热均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免收初装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减半收取。

  “这些扶持政策对促进养老机构发展、缓解经营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养老机构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调查报告“坦言”,因资助补贴的条件较为严格,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难以得到,还有些养老机构因地势较偏、设施不配套等无法享受收费优惠。南京现有民办养老机构138家,占全部298家各类养老机构的46%,已近“半壁江山”。报告为此呼吁,应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经营困难和需求,进一步配套完善投融资、人才引进、专项资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让民办养老机构得到“同城待遇”。

  交汇点记者 吉强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