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南京市首次监测到秸秆焚烧污染

25.11.2014  13:59

  11月22日,南京出现入秋以来首个重度污染天,草场门监测中心站自入秋以来首次捕捉到超标的炭黑因子;23日晚,监测指数显示,六合区指数突然飙升,空气抽检发现钾离子和碳组分同步异常升高,这是秸秆焚烧污染的表现。连续2天两度发现秸秆焚烧污染,今秋“第一把火”是不是出现在六合?省市区环保部门紧急督查。巡查发现,火点在安徽天长境内,但是对南京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大,一度导致已经转好的空气质量再度恶化为重度污染。

  安徽天长火点致南京市炭黑因子超标

  位于草场门的环境监测中心站楼上的监测点,是南京市9个国控点之一,也是全市唯一一个可以监测炭黑因子的监测点。每年秸秆禁烧时段内,这里可以对空气质量是否受到秸秆焚烧污染进行权威发布,如果炭黑指数升高,那就肯定是本市或者临近区域发生秸秆火点。

  22日早上9点,草场门监测站监测到炭黑因子突然上升。当天主风向是偏北风,六合区成为最大嫌疑。上午10点,省、市、区督查组立即开展巡查,要求发现火点后立即取证并上报。六合区涉农街道共有10个,当天,所有的种植点都经过了巡查,并未发现任何火点。省环保厅督查组拉长战线,向邻近的安徽天长一带继续巡查,很快传回消息,安徽天长一带有大片秸秆焚烧的火点。炭黑因子指数升高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污染指数再度上升,连夜排查六合10街道

  23日白天,炭黑因子指数终于回归正常。但当天傍晚,在全市污染程度好转的大环境下,六合区监测点污染指数突然飙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介绍,从23日午后1点开始,六合竹镇PM2.5浓度异常升高,到下午5点,小时浓度达220微克/立方米。到晚上7点,六合雄州和化工园两个监测点污染也出现加重,PM2.5浓度已经高达251微克/立方米和368微克/立方米。同时空气中钾离子和碳组分同步异常升高,判断有秸秆焚烧影响。“当天风向是偏北风,这会形成污染团迅速影响主城区,会导致空气质量再次恶化为重度污染。”监测中心站专家预测。

  当晚8点,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污染提醒,六合区的污染气团将在3小时后到达主城区。数据显示,23日晚8点,空气质量指数AQI在下降到轻度污染级别后,再次飙升,晚上11点再次达到重度污染。

  当晚,督查人员再次全员出动,把10个街道所有的农田“翻了个遍”,证实火点仍是在临近的安徽天长地区。

  禁烧秸秆,跨省联动机制才是解决之道

  双休日两天监测数据的变化和督查结果表明,双休日的污染天,外地焚烧秸秆的“贡献”不小。外地焚烧秸秆污染南京空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环保局人士说,目前跨省联动秸秆禁烧机制尚未形成,在秸秆禁烧中,这是最大的短腿。

  据介绍,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会形成污染团,随着风向移动。如果风力大扩散快,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就弱,如果出现雾霾天气,本身空气质量已经很差,焚烧秸秆会再次加重污染程度,而且扩散较慢。

  近几年南京秸秆禁烧工作非常严格,去年夏收和秋收都实现了零火点,今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秸秆焚烧火点。但本地禁烧彻底,并不意味着秸秆焚烧的污染就消失,“如果不能形成跨省区域联动,外地烧秸秆和南京本地烧,其影响是一样的。

  市环保局生态处人士认为,邻近省份形成秸秆禁烧联动机制非常必要。青奥会时,南京已经尝试过和周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其中就有共同开展秸秆禁烧这一内容。专家认为,这一机制应该常态化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