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秣陵服务村民垫铺“最厚一公里”

14.11.2014  18:35
        撤镇建街,几经整合,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从“杏花深处”走来,正逐步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市镇。18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5个社区(村)、7大拆迁安置小区、796幢复建房和160多个商住房小区。十多年来,秣陵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员激增,近41万的常住人口中仅有13余万世居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新课题、新挑战。如何服务好新秣陵人,创新社会治理,秣陵街道正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
        政务“中转站”,群众“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我本来要去老秣陵集镇给家里老人办个残疾证,听说殷巷的政务大厅开放了,就去试了试。到咨询台一问,得知这儿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我就挑了个人少的队伍排着,很快轮到了我。办证过程很顺利,而且我要办的独生子女证和就业登记证也都能办妥,真没想到,只跑一趟,在一个窗口就跨部门办三个证,真方便!”家住丹佛小镇的徐先生口中的“好地方”,便是9月正式开放的政务服务中心。
        由于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辖区面积广,且民生服务窗口大多分散在秣陵片区,该街道专门在百家湖筹建了一个全科式的服务“中转站”。8个部门的67项民生职能,在这个200平方米的大厅内有机整合。一支10人的多岗多能“全科社工”队伍,经过业务培训、岗前考核后“重装上阵”,为群众提供“一站到底”的精细服务。服务大厅内,还设置了自助查询机,让群众对自身业务办理进展情况一目了然。为查漏补缺、不断优化服务品质,政务中心还配有满意度评价器和群众意见箱,并辅以定期电话回访制度,确保群众对事项办理情况件件有评价、事事有回音。运营以来,该中心已接待咨询、办事群众1498人次,受理即办、代办等各类业务992件,群众好评率达100%。
        引进“生力军”,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业委会能够组织这么高水平的演出,我们不交物业费都不好意思!”“大家都很敬重这些德艺双馨的大哥大姐,他们出面调解,怎么不买账?”在一些居民小区,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彼此间频频“碰擦”事件屡见不鲜,而江南青年城却一片安宁和谐,这就不得不提起“七星艺术团”了。这支成员平均年龄64岁的艺术团队,在牛首社区成长,短短几年间已在周边十多个小区发展了百多位团员,不仅为辖区居民送上了近百场文化盛宴,还在小区物业费收缴、停车秩序管理、邻里矛盾调处等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成为一个在全区乃至全市“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还创造了一个文化养老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多次座谈、调研,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负责人深刻认识到,以七星艺术团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巨大力量,“‘全能政府’已经不适应当下形势。政府需要‘瘦身’,尤其是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向‘掌舵’,‘划桨’的事情可以借力社会组织,他们会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专业的服务。”
        因此,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便应运而生了。秉承“汇聚公益力量·助力社会治理”这一宗旨,街道在对辖区现有210家社会组织进行摸排梳理的基础上,依托平台引进了21家成熟型社会组织、6家待孵化社会组织,致力于打造一个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公益助推平台,提供为老、为少、助残、助困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服务。目前,红叶社工社、金德松居家养老中心、人中人特殊儿童服务部等组织已陆续走进群众中。据了解,秣陵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除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外,还将通过专项基金扶持和评估机制监督齐发力,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入社区、接地气、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在这里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同时,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缓冲带”和“润滑剂”效应也在充分释放。
        “指尖对话”让民生服务实现“零距离
        “如何建立政府和居民的纽带,密切干群关系?”“如何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强社区建设……”这一个个课题,在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党政领导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一面主动寻求理论指导,一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今年的一个重要合作项目,不是经济项目,而是与南京大学合作,邀请社会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带其研究生团队,为秣陵“量体裁衣”,设计一套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电子化社区服务”等金点子正陆续落地。
        优化社会管理的探索不断在进行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年初启动了居民小组试点,在江南青年城、托乐嘉、运盛美之国等商业小区内设置了代办窗口,将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新江宁人”家门口。除了坐班服务外,一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依托社区“企信通”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向居民送达重要信息;开通实名认证的社区微博,与党员、群众密切互动;社区公共信息频道,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和监督社区工作情况。街道还以秦淮社区为试验田,与电信合作开发了一款“掌上通”APP软件,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只要轻轻一点,‘我的社区’‘办事指南’‘网格片区’让办理业务从此不是事儿,‘社区商家’献上附近吃喝玩乐全攻略,‘咨询建议’随时听你‘吐槽’,还有‘生活服务’这个贴心助理全天候陪伴。”社区负责人介绍说,居民只要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注册登陆,便可将上述功能轻松玩转指尖。若是运营效果好,这种二维码将会全面推广到每个社区(村),居民可以在这个微时空里,与社区干部实现零距离、点对点的沟通。
        “要让干部离群众近些,再近些。”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负责人坦言,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社区干部既要经常深入一线,到群众中去“促膝谈心”,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搭好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以最真的感情、最大的力度兑现惠民承诺,让每一个秣陵人都更有归属感,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王强 张益兰 荀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