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为农民端上文化大餐

28.11.2014  20:30
        锣鼓响,脚底痒。现如今不花一分钱,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赶着场子看大戏。今年以来,在传统歌舞演出的基础上,南京市江宁区锡剧团新创作了戏剧精品,为农村老百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广受欢迎。“农民爱看的,就是我们要演的。”锡剧团团长任九保说。
        “只要群众爱看,我们就知足了”。10月18日晚,天景山佳福苑小区广场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2014江宁区“文化惠民基层行”专场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上演,鼓掌声、喝彩声不时响起。看到演出顺利进行,任九保总算可以坐下来稍作休息,“别看一台演出只有2个多小时,但我们前期准备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任九保说,从曲目的选择到排练,加上道具、场地的布置等等,这些够他们忙活好一阵子。辛苦付出也有回报,任九保回忆道,有一次他们在谷里演出到一半时,天空突然飘起了小雨,但台下观众没有一个离开,台上的演员也被感动了,硬是顶着雨演完了整场演出。更让任九保没想到的是,演出结束后,一些村民纷纷跑来帮演员打伞,协助他们收拾道具行头。
        常年送演出下乡,锡剧团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能给他们送去更多的欢乐,今年锡剧团在完成基本任务的情况下,自加压力,目前已送演出下乡100多场次,任九保对此并不感到辛苦:“只要老百姓高兴,乐意看,我们也就知足了。
        就地取材,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舞蹈《今宵灿烂》、器乐串烧《胜利的火焰》、小品《连心肉》……这是“文化惠民基层行”的演出节目单,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否所有人都喜欢这类节目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访中,锡剧团利用演出间隙,搜集民意,倾听民声。一次演出结束时,一位大妈起身离开,边走边嘟囔:“年年都是唱唱跳跳,要是有戏看就好了。”这话正巧被在一旁收拾道具的任九保听见。回去后,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老年人普遍都有这类诉求,于是就召集团里骨干开会商量。“群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文艺骨干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大家决定就地取材,选取传统豫剧《清风亭》作为演出曲目。“这部戏表现了传统孝道,传播了以德为重的正能量,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肯定爱看。”果然,经过锡剧团的改编,大型传统锡剧《清风亭》被搬上舞台后,已先后演出50多场次,场场爆满,观众反响强烈。
        民意为先,不断调整演出方向。前不久,从省委宣传部传来消息,由锡剧团和南京市越剧团合作的现代越剧《丁香》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也是锡剧团至今获得的最高荣誉。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锡剧团坚持改革创新,丰富创作,积极和名团合作,创演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前些年流行歌舞,现在人们又青睐于传统戏曲,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调整演出方向,迎合群众的喜好。”任九保告诉笔者,虽然近年来以歌舞剧目为主,但传统戏曲剧目他们一直没丢,今后他们将恢复以反腐为题材的《八品县令》和表现以孝为先的《夜明珠》两个自创戏曲作品,同时围绕党的富民政策、村容村貌变化、促进家庭邻里和谐等创作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作者:聂齐发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