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儿童梦想教育调研分享会召开

22.10.2014  15:01

 

2014年10月17日下午,由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儿童梦想教育调研分享会”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报告厅隆重召开。

会上,由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谷力主任主持,南京市情商培训班梦想组的11位老师交流,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马向真教授点评,南京市梦想课程联盟校的各位教师代表全程参与了活动,气氛很活跃。

11位研究组老师在开学初就分别在一——九年级的学生以及南京市小学生领袖训练营中的营员中进行了梦想调研,主要针对“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三个问题作了汇报交流。结果让大家意外的是,现在孩子们的梦想竟然还是集中在从前的“老三样”身上——教师、医生和科学家,90%以上都是以职业为主,警察、画家、舞蹈家也不在少数,创造性、天马行空的梦想并不多,且年龄越大梦想越单一。调查还发现,部分孩子的梦想带有功利色彩——有一年级的学生梦想是当大老板,因为可以赚很多钱;有二年级的学生梦想是当领导,因为可以坐坐办公室查查很轻松;更有小女生的梦想是“嫁个好老公,要有钱,最好是个医生,这样宝宝和全家就不会生病了。”而对于如何实现梦想,很多孩子表现得很茫然,无论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初三的大孩子,“好好学习”几乎成了通用答案。

谷力主任表示:“梦想有三种类型——我想有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次的调查反映出,孩子们基本上都是选择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和人生规划有关,有的过于伟大崇高,不务实,有的又太个人化,这是梦想教育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们梦想出了问题。”他透露,南京教育界预计花一年时间研制梦想课程,填补梦想教育的空白。

马向真教授认为,由于社会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有钱,有权,有知识”似乎成了孩子们共同的追求,梦想内容的职业化和梦想产生原因的功利化,最终导致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梦想。她指出:“在谈梦想教育前,首先应该明确到底什么是梦想,梦想不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不能脱离现实,但梦想不同,梦想是没有边际的,梦想可以跟现实不一致,哪怕最终实现不了,它依然能让人觉得美好,所以首先要帮助孩子把梦想找回来。”她还强调“听话不是梦想!在孩子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启迪和助力的作用,要启迪孩子展开梦想的翅膀,而不是指定一个梦想让孩子去实现,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很听话,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比你更优秀。

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还将与《金陵晚报》联手,汇聚南京全城人的智慧,为孩子们定制一门关于“梦想”的课程,面向全市招募“梦想课程志愿者”,一同来做孩子们的“筑梦师”,共同开发梦想课程,帮助孩子“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