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三习三知”铸就“儒雅少年”

08.09.2015  09:53

  今年4月以来,南京市在600所中小学的百万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儒雅少年”评选及“我最喜爱的国学经典名句”征集活动,掀起了“传金陵文脉、做儒雅少年”热潮。经全市各校推荐、选拔出的390多名复赛选手的资料在组委会官方微信平台上线,吸引37多万人次参与“儒雅少年”投票,关注者逾百万人。同时建立阵容强大“导师团”,对海选出来的100名选手开展集中训练,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修炼修养。经过3个月的角逐,7月31日产生了中学组、小学组状元各1名、榜眼各3名、探花各6名。
  评选过程中,南京市组织编写国学教材,鼓楼区等编写《蒙学教程》,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学习。江宁区禄口小学自编《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进行经典诵读等级测评。29中建成了“儒学馆”,并编订了《〈论语〉中的成语智慧》、《向孔子学做人》等校本儒学教材,开设了“‘大家’读《论语》”、“儒家经典诵读”等多门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南京市40多所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经典辐射作用,将中华经典诵读纳入全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和日常德育教育计划。鼓楼区汉江路小学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入课堂,深入教案、带入班级文化中;溧水区第三小学拟定了《在诵读中培养感恩教育》方案、举办了“淘书会友,共享阅读”图书交流跳蚤市场开市活动、组织自创读书名言征集活动等。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经典学习,清明节期间,结合中华经典诵读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踏青郊游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各类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端午节期间,开展汉服祭屈原、民俗课堂、古诗文诵读、裹粽子、做五红等活动,了解蕴含于传统民俗中的传统文化。
  通过重要活动强化礼仪教育。在全市百所“八礼四仪”示范学校加强“儒雅少年”的培育,倡导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入队、入团、入党宣誓及庄重简朴的入学、成长、青春、成人等典礼仪式,通过重要活动的仪式强化未成年人礼仪礼节意识的培养。通过学校教育规范礼仪养成。江宁实小等多个学校就将“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素养主题教育”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儿童视角“润物无声”地培养孩子养成文明礼仪,以“文明礼仪星家庭”、“文明礼仪小使者”等荣誉鼓励孩子们践行礼仪。东山外国语学校制定“六好”行为准则,引导孩子们穿好衣、吃好饭、走好路、上好课、做好操、睡好觉,在实践活动中展示文明礼仪。通过评比提问考察礼仪。评选活动注重考察未成年人的礼仪表现。在复赛阶段的现场提问环节,评委们针对日常家庭礼仪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测验未成年人在家庭践行传统礼仪的情况。决赛期间,训练营老师对选手日常行为也进行跟踪考核,并打分记入总成绩。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家长都纷纷反应,未成年人在学校相互之间越来越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在家中对长辈越来越尊敬,待人接物有改进。
  “儒雅少年”评选中有关南京的成语、古诗文都是必考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掀起学习南京历史文化的热潮。通过全市性的评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培养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南京人提供智慧支撑和精神动力。赤壁路小学组织学生长期深入调查南京城市名片——颐和路民国建筑,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夫子庙小学将孔子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结合,率先在学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星星论语”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到瞻园、夫子庙等地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三大礼仪课程,让学生从中感受成长的责任和自豪。39中将静海寺作为学校校本课程进行深度讲解,通过静海寺见证郑和下西洋,中国推行睦邻友好政策获得空前成功的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