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逐步向全市推广今后献爱心有望刷市民卡

05.08.2015  12:49

      快报记者探访南京首家时间银行试点单位大阳沟社区:

      近日,《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其中,首次提出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其实,南京不少社区去年就已试点建立“时间银行”,秦淮区大阳沟社区作为首家试点单位,目前已有300多名“储户”。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徐岑

      江苏拟立法

      建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可存可兑

      目前,江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数超过20%,也就是说,每5个人就有一个老人。而伴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状,谁来照顾老人成一大难题。

      为此,江苏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等激励机制。这相当于建立一个“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可存可兑。《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中明确:“志愿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根据其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优先、优惠享受养老服务。”

      草案还鼓励、支持大学和中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录用、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者。

      南京已试点

      志愿者为老人服务,可陪聊天可代跑腿

      昨天中午11点,在南京大阳沟社区活动室,近二十位老人围坐在长桌旁,等着开饭。“桂兰,帮我多盛点,两人份的。”一位老人说道。今年66岁的伏桂兰,家住在御道家园,每天中午都会到大阳沟社区来做志愿者。“帮老人们盛汤,吃完饭后打扫卫生,也就个把小时,不费事儿。”伏桂兰说。

      去年10月,大阳沟社区试点“时间银行”,就是把做志愿活动的时间存储起来,将来可以兑换服务或实物,吸引了不少低龄老人加入。“我在老人中算年龄小的,现在有能力帮助大家,等我手脚不方便时,别人来帮助我,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伏桂兰表示,自己存储的时间有100多小时了,“我觉得时间银行能带动大家,特别是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大阳沟社区主任吴卫华告诉记者,目前“时间银行”的储户有300多位,其中三分之二是社区低龄老人,还有社会团体,服务类别也扩充到十三类。“家政服务类,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关爱交流类,如陪独居老人聊天、读报等;外出代办类,如代缴水电费、买生活用品等,这些普通居民就可以做。而健康护理类,如义诊、修脚按摩;便民生活类,如维修家电、水管线路等,这些就需要专业志愿者团队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阳沟社区“时间银行”已经累计存储近2000个小时。

      问题

      记录方式不统一,通存通兑有困难

      不过“时间银行”试点下来,也遇到了问题。“银行系统只能记录时间,不能区分服务内容。”为此,吴卫华委托志愿者开发了一套系统。“读卡时,可以看到志愿者类别,属于个人还是团体,然后选择服务类别。系统还可以与网站链接,志愿者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储蓄时间。”她表示,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解决服务内容难以量化的问题,统一标准,统一积分,“但出了社区就没法兑换了。”

      记者了解到,除大阳沟社区,还有不少社区试点“时间银行”,但各有各的记录方式和标准。吴卫华表示,希望政府能打通壁垒,实现各个社区“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

      展望

      刷市民卡,可存储志愿服务时间

      “南京各区正在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今年将逐步在全市推广。”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时间银行”的管理将借助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审批、志愿者登记注册、志愿者个人服务时间统计、志愿服务公益积分兑换等功能为一体,服务时间的存储还有望通过刷市民卡的方式进行。

      “目前我们正在想办法,比如,拟与南京市民卡公司合作,建立一个类似银联的渠道,为志愿者提供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渠道。未来,兑换的内容将覆盖生活的多个方面。”该负责人表示。

      “时间银行”怎么操作?

      一张银行卡和一台POS机

      志愿服务前刷一次卡,做完后再刷一次,时间就可以记录下来;

      根据志愿者付出程度和技能难易程度不同,可以把时间转换为积分;

      积分可以兑换服务、实物、评定星级或者慈善转换。其中,慈善转换是指“储户”可以把时间捐出去,可以转赠给亲属,也可以捐给有困难的老人。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