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变身海绵城市 道路会吸水防内涝

21.10.2015  13:00

  看似普通的道路实际上却像海绵一样,可以将水分吸进去存起来。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获悉,南京市近期启动编制了首个海绵城市建设5年计划,不久的将来,城内的不少道路都将像海绵一样会吸水,以免内涝。

  扬子晚报记者 陈郁

  “普通的马路上有90%的雨水会形成地表径流,只有10%的雨水渗透掉,但‘海绵城市’里的道路刚好相反。”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相关人士解释说,以往城市建设排水功能主要是通过增大泵站规模、管网口径来实现,海绵城市则要求由传统的“快速排除”“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 位于河西南部海峡城附近的天保街就是南京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建设人员介绍说,这个看似普通的路面其实是由一个个小孔组成,打个比方来说,这些孔就像路面的“毛孔”,可以将水分吸进去存起来,只要下雨,这些路面都不会积水,而是将水储存起来。

  根据测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达1.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受制于传统排水模式制约,雨水不但利用率不高,而且降雨集中时往往形成内涝、带来面源污染。规划专家表示,“70%降雨就地消纳,实施雨水收集利用,不但可以使城市免除淹水之苦,还能产生减轻初期雨水污染、防止河道黑臭、降低热岛效应、节约水资源等多重生态效益。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处长金勇军表示,目前南京市已经启动编制首个海绵城市建设5年行动计划。未来5年中,新城新区、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等项目建设将广泛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