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胆探索新模式 让美丽乡村“形神兼备”

14.07.2015  11:39
        2013年5月,《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出台,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建成1600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打造2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775平方公里,命名61个示范村。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如何建设?参照什么样的标准?建成什么样?6月25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建设生态农业,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南京市‘三农’发展水平”主题进行协商议政,这也是市政协今年确定的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本次常委会议上,7位委员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用数字说话、数据说话,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睿智建言掷地有声,让人眼前一亮。
       
        案例一
       
        全面调查6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精确数据支撑调研报告
       
        “一个小小数据背后,都是通过大数据手段获取的。”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梁建才说,农业、农村、农民收入被称为“三农”问题,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例外。在撰写今年的这份建议案过程中,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围绕农民增收难这个关键点,对全市已建成6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全面调查,数据支撑使调研报告更加精准、更加精确。
       
        调查表明,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这一载体,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这道难题。数据显示:61个示范村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959元,比全市的17660元高出7000多元。大山村、傅家边、石塘人家的农家乐平均经营收入分别为22.43万元、24.18万元和27.65万元,远远超过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甚至超过城区职工家庭平均收入。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社区前后石塘村,共有180户人家,目前已开设农家乐113家、民宿旅馆25家,平时日接待量六七千人次,节假日则超过两万人次,经营户户均收入超25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蔬菜、食材、餐具、包装等配套产业链的发展,还促进周边农户就业,其聘用打零工的农民,日均工资收入150元左右。“每月收入一点不逊色于城市白领。”梁建才如是说。
       
        案例二
       
        南农大教授带领研究生忙碌一年,解剖10个农家乐示范村“麻雀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家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展示其形象的一扇窗口。市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姜卫兵带领研究生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样本采集、数学模型建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解剖10个农家乐示范村“麻雀”,撰写了一份“基于南京市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典型案例调研评价的对策建议”报告,详实的数据、存在的问题、应对的举措均一一罗列其中,令人信服。
       
        姜卫兵还有一个职务是南京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他带领研究团队选取了江宁区世凹桃园、大塘金、黄龙岘、朱门农家、石塘人家、杨柳村、马场山,高淳区大山村,溧水区山凹里村,六合区大泉人家等10个示范村样本。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景观吸引力、经济生命力、旅游配套力、旅游附加力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满分为5分。通过对几万个数据对比分析,按照优秀(90%以上)、良好(80%)、中等(50%)、不及格四个档次打分,结论并不乐观。10个样本村中,排名前3位的大塘金、黄龙岘、大山村,得分最高的大塘金3.86分,仅达到良好水平;4个村达到中等水平。“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姜卫兵说,农家乐示范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对策
       
        兼做养老基地,完善公共配套大胆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对策一:
       
        按照“五美”标准,打造美丽乡村
       
        生态特色、自然本色,如何变为农业旅游一抹亮色?美丽乡村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如何做到形神兼备?委员们提出各自意见和建议。
       
        梁建才说,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第3个年头,在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建设中要切忌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做法,要把功夫下在规划、历史遗存挖掘以及精雕细刻上,确保每个示范点成为一幅精致的画卷,让更多的游人能够亲身体验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亲眼看到美丽乡村挖掘出来的历史遗存,亲身感受到美丽乡村中的乡愁,亲耳聆听到美丽乡村中的乡音,亲口尝到美丽乡村中的美食文化。
       
        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村社宜居生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标准来进行打造。其中,空间优化形态美是美丽乡村的形;村社宜居生态美是美丽乡村的貌;绿色发展生产美是美丽乡村的质;创业富民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本;乡风文明和谐美是美丽乡村的魂。“五美”齐全,才能“形神兼备”。
       
        对策二:农家乐发展植入养老基因
       
        一周七天,农家乐运行规律基本上是两天热、五天冷,落差很大。如何改变这种节假日、双休日生意门庭若市,周一到周五门庭冷落车马稀状况?市政协委员严陆根说,改变就是换一种思路,植入养老基因,农家乐发展可驶入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严陆根心目中,美丽乡村建设由好玩、好看、好吃初级阶段,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老产业化转变,打造成市民休闲居住、休闲消费、养病和养老的产业化的市民乐园,变“二日游”为“天天游”,“临时游”为“365天游”。如把政府城市居民养老财政补贴政策与美丽乡村建设奖励机制相结合,村民安排一个本市老人居家养老,民政部门给予五千至一万元的补贴,提高农民参与居家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利用山水等自然风景资源,调整农家乐发展业态,例如汤山、汤泉等地区,可利用温泉资源,建设一批温泉养老养生基地;石臼湖、金牛湖地区可以依托山水资源,建设以水为元素的养老养生基地。
       
        对策三:依托供销合作社根系发达优势,打通配套设施“最后一公里
       
        南京市已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普遍存在着一个短板,卫生所、小型超市、文化娱乐场所等不足,如何打通配套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政协委员闻一武表示,南京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9年初,至今已有66年。目前,全市7个区级社共有基层社43家,为农服务社696家,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可以说是根系最发达的一个平台。完全可以依托这一优势,借助互联网+发展契机,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引导农村商业电商化;搭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大数据下的订单农业、农家乐网上预约预订等,满足村民和游客足不出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便利。
       
       
作者:吕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