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档案》八年“申遗”路:经得起考量

11.10.2015  09:09

  中新社南京10月10日电 (记者 朱晓颖)1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朱成山在南京介绍《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历程:申报历经八年时间,所选经得起世界级专家考量。

  朱成山表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自2008年8月起至2015年10月,历经八年。最早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的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委员会主席卡门·帕拉迪女士。2008年8月,她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特别是看到美国牧师约翰·马杰的16毫米摄像机及其现场拍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原始素材后,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理应列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加以保护。

  2009年4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三家机构(下简称“南京三馆”)决定联合申报中国记忆遗产。2010年2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关专题档案(五组)》通过中国国内评选,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初战告捷。

  2012年,南京官方成立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操办具体筹备工作。

  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家档案局决定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档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世界记忆遗产工程。除了“南京三馆”外,新增加了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四家档案馆,申报的队伍扩大为7个馆,申报的内容也由原先的5组档案,扩大至11组,其中包括《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实景的16毫米电影胶片母片、胶片盒、摄影机及相关影像等。

  2014年3月30日,中国记忆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提交了上述11组有关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

  朱成山透露,在申报档案甄选论证上,最大难题就是“选什么”,“一时间难以定夺”。在海量的史料中间,专家组经过反复琢磨,仔细挑选,甚至争论,最后认识趋向统一,即严格按照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关注的要求来选择。

  他说,申报档案经得起世界级专家眼光的考量,特别是经得起日本右翼势力的挑剔,经得起他们鸡蛋中挑骨。凡是不是原件的史料,一律不报,以免由于资料选择的稍不慎重,给申遗工作留下麻烦,带来后患。

  当地时间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2015年“世界记忆名录”47个入选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在列,但另一份慰安妇档案落选。(完)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