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改陈布展后首次开放

15.12.2017  17:28
昨天,改陈布展后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首次开放。 本报记者 崔晓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昨天,改陈布展后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首次开放。 本报记者 崔晓摄

  本报讯(记者  许琴)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改陈布展后,首次对公众开放。尽管下着雨,但昨天一天,赶到纪念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已近1.6万人次。 

  早晨8点多,寒风瑟瑟,细雨沥沥,纪念馆1号门有不少参观者冒雨排队,等待进馆参观。进馆后,走过集会广场,参观者们来到巨大的黑色“灾难墙”前,献上菊花,并鞠躬致哀。中建二局的30多名职工一起前来参观。“30万同胞惨遭杀戮,国破家亡……这样惨痛的历史我们怎能忘记?”青年职工徐建说,和平来之不易,历史需要铭记。很多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觉得,战争离我们很遥远。可历史时时在提醒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我们每个人都要出力,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定。

  参观的人流有序进入史料陈列厅。在这里,参观者们看到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的背面墙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位位老人的头像照,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100位。记者看到,一名老人站在这面头像墙前,久久凝望。老人告诉记者,他叫曹宝刚,家住建邺区文体社区,每年他都会来纪念馆参观两三次。  “100位老人,100个灯箱,但现在已经有两盏灯灭了,他们是前不久才走的……”曹宝刚说,自己以前有一个邻居也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经常跟大家说过去的那段惨痛的往事,后来他去世了。这些老人都是证人,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在展览第三部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中,有20个土罐。据介绍,罐子当中分别存放着17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和3处集中屠杀处的泥土。“这些罐子是这次改陈布展后才有的,我两年前来参观时并没有。将丛葬地的泥土在纪念馆展示,是告诉大家当年同胞遭遇的苦难,也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苦难。”来自北京的朱延宁今年57岁,此次是来宁探亲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南京人,在南京生活到21岁,因工作变动调往北京。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给他和姐姐讲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但这次来看了还是感觉非常震撼。 

  参观人群当中,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他们是来自钓鱼台小学的小镜头摄影社成员。“参观时,我们很多小伙伴都难过得落泪了。有些被杀害的小孩就和我们差不多大年纪,实在是太可怜了!”六年级的王祖恩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走出史料陈列厅,参观者发现,这里有一支小提琴演奏团队,为大家演奏歌曲。很多人静静地停留,仔细听,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这是南京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纪念馆进行公益演出,他们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演奏的曲目有《紫金草之歌》、《辛德勒名单》等。来自广东的一对夫妇说:“听得我们热泪盈眶。刚才参观的时候,内心很沉重。走到这里时,听到音乐声,心里渐渐有一点舒展。我们要永远牢记民族的伤痛,记住南京大屠杀历史;我们也要坚强,坚定地走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