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5号线方案报批 沿线文保措施再细化

18.12.2015  09:57

备受南京市民关注的“地铁5号线”建设方案报批国家文物局一事目前又有了新进展,17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发布“关于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涉及文物保护有关情况通报”,通报称,南京市文广新局和地铁建设公司会同设计单位、文物影响评估单位,对地铁5号线的选线规划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静待审批。

建设方案再修改  将采用最高等级减振手段

据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建设单位已经对前期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一是按要求补充了建成的南京地铁3号线中两处下穿南京城墙(玄武湖段、雨花门段)的振动实测数据;二是针对与文物较近(<50m)的线路拟采用“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方式建设,这也是目前最高等级的减振技术手段;三是为了进一步减小盾构施工的影响,将采取跟踪注浆等主动防护措施;四是为了进一步说明5号线下穿南京城墙东水关—月牙湖城墙和挹江门城墙,此次两处地铁隧道顶部距离地面距离分别达到18m和16m,满足两倍地铁隧道直径的要求。

11月9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称暂不同意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所报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需修改后另行报批,并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补充已建成线路运行对文物产生的振动影响监测数据,说明不同减振措施的实际减振效果;二是论证拟采取减振措施在解决长期微振动问题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的相关文物安全要求;三是补充沿线相关地质详细资料,盾构机开挖过程对文物安全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四是地下隧道穿越古城墙或护城河地段需严格控制隧道顶部至地面距离,不小于两倍地铁隧道直径。

细化沿线文物保护措施  发现文物立即停工

针对此前网友们对地铁5号线在施工中或对沿线文物造成破坏的担心,南京市文广新局进一步细化了5号线沿线文物的保护措施,地铁线路平面设计尽量避让文物,无法避让、需要下穿或邻近文物的,在地铁建设期和运营期将重点考虑保护措施,施工中一旦发现地下文物将立即停工保护现场,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处理,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经过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盾构区间基本不会对地下文物产生影响。”据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掌握的这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基本情况看,最深的六朝文化层距现地表基本不超过8米,且5号线经过的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大多不在核心区域,此次的施工方案已充分考虑减小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处于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站位区段,施工将采用明挖法,同时在施工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现文物将及时予以保护处理。同时,文物部门已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告知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加强地下文物保护知识的教育,一旦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工保护现场,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处理,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据了解,南京地铁5号线是南京地铁线网中西北至东南方向的一条主城骨干线路,南起吉印大道,北至方家营,贯穿江宁与主城片区,线路全长37.4km。沿线涉及文物行政部门审批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2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南京城墙、朝天宫、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6处(明外郭城遗址、京苏风味店旧址、五条巷6号民国建筑、大方巷7号(1-8)民国建筑、大方巷9号民国建筑、大方巷2号民国建筑),同时地铁线路还将进入6处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